經濟
日報
曾光安代表:推動金融與裝備業協同“走出去”
5月24日,《經濟日報》刊發《曾光安代表:推動金融與裝備業協同“走出去”》,報道了曾光安代表在兩會期間的發言。
推動金融與裝備業協同“走出去”
5月24日 來源:經濟日報
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柳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光安立足裝備制造業發展,圍繞推動金融領域與裝備制造業海外業務協同發展提出建議。
曾光安代表表示,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血液,在中國裝備制造“走出去”的過程中,發揮著穩定產業鏈和供應鏈的作用。
曾光安代表建議,強化對穩企業的金融支持,從金融、保險、物流等方面出臺具體措施,進一步降低制造業經營成本,為裝備制造業的海外投融資業務提供支持服務;推進金融機構租賃業務在海外的發展,在新金融領域實現突破;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針對裝備制造業海外業務特點及競爭環境,精準制定承保政策,加大保險金融服務支持。
人民網
曾光安代表:提升中國裝備制造業競爭力
5月26日,《人民網》刊發的《提升中國裝備制造業競爭力》,報道了曾光安代表在兩會期間的發言。
“對話企業家·代表委員建言獻策”系列九
人大代表曾光安:提升中國裝備制造業競爭力
5月26日 來源:人民網
編者按: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好“六保”“六穩”工作,成為各界關心的熱點,更是今年兩會的重要議題。對于如期完成全年目標,代表委員有哪些建言?5月22日起,人民網推出“對話企業家·代表委員建言獻策”系列。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簡潔明了、重點突出,指明了今年的經濟工作思路,提振信心、鼓舞人心。”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柳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光安在聽完政府工作報告后信心滿滿。
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曾光安表示,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靈活的貨幣政策,加大減稅降費力度,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和融資成本,深化市場化改革和國企改革,推動制造業升級和科技創新,促進外貿基本穩定……這一系列舉措,一個個紅利,大大增強了企業發展信心。
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面臨哪些難點?還需哪些支持?曾光安此次也圍繞產品物流運輸、海外業務金融機構協同以及融資租賃業務發展等方面提出了幾點建議。
加強裝備制造業產品物流運輸的支持
裝備制造業是國之重器,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港珠澳大橋、FAST天眼、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這些超級工程建設的背后,離不開裝備制造業的支持。
裝備制造業的產品基本上都是“超高、超重、超寬”的三超產品,大件物流起著非常重要的運輸支持保障作用。
曾光安指出,目前,我國缺乏對裝備制造業大件運輸的治超界定標準。同時,還存在著運輸成本高,物流車源少,超限證辦理通過率低、時效性長等問題。
他建議,首先,應針對裝備制造業中電力、化工、機械、能源等不同領域的大件物流的專業特殊性,制定對應的標準和政策,規范不同專業大件物流行為。
其次,應給予裝備制造企業產品高速物流運輸以及公鐵聯運、公水聯運、公鐵水聯運等多式聯運出臺優惠鼓勵政策,實現多種運輸方式交貨。
最后,應構建大件物流運輸信息共享平臺,降低運輸工具的空載率和物流成本。
推動金融機構與裝備制造業海外業務協同發展
推動中國裝備制造“走出去”,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是中國順應國際發展趨勢、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經濟穩定增長的國家戰略。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血液,在中國裝備制造“走出去”的過程中,發揮著穩定產業鏈和供應鏈的作用。
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遭遇重創,中國裝備制造業的海外業務受到一定沖擊。
對此,曾光安建議,首先,應強化對穩企業的金融支持,為裝備制造業的海外投融資業務提供專項金融服務。
其次,推進金融機構租賃業務在海外的發展,在新金融領域實現突破。
最后,應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針對裝備制造業海外業務特點及競爭環境,精準制定承保政策,加大保險金融服務支持,進一步助力行業企業拓展海外市場。
完善融資租賃公司監管規范
經濟新常態下,裝備制造業發展面臨著調整結構、轉型升級的新課題。融資租賃是與實體經濟結合非常緊密的一種投融資方式,在推動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近年來,融資租賃公司的數量以及融資規模有了長足發展,也出現了一些偏離主業、無序發展等行業亂象,亟需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曾光安建議,監管部門應會同融資租賃專家、融資租賃公司共同研究,并充分考慮金融租賃公司與融資租賃公司的差異性,修訂完善《融資租賃公司監督管理辦法》,維護融資租賃公司的合法權益,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融資租賃行業良性發展。
新華社
曾光安代表:技術將成為工程機械行業洗牌的關鍵因素
5月27日,《新華社》刊發的《用新技術敲開新機遇之門——代表熱議制造業轉型升級》,報道了曾光安代表在兩會期間的發言。
用新技術敲開新機遇之門——代表熱議制造業轉型升級
5月27日 來源:新華社
“推動制造業升級”“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智能制造”……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對制造業的種種部署,都透出滿滿的“技術含量”。兩會期間,如何運用新技術從危機中找到發展新機遇,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代表們熱議的話題。
“未來十年,技術將成為工程機械行業洗牌的關鍵因素。”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光安認為,隨著智能化、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和新能源等新技術在行業得到廣泛應用,新技術將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現在智能消費產品很多,但智能工業化產品不多。我們研發的5G遠程無人駕駛裝載機可以在北京遙控2000公里外的設備進行作業。疫情前還覺得這種需求很遙遠,現在發現并不遙遠。”曾光安說,今年開年以來,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等智能化制造系統助推柳工實現逆勢“飄紅”,核心產品線均優于行業增長。
柳州柳工叉車有限公司是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公司成立于 2007 年 8 月10 日,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陽和工業新區。公 司 先 后 通 過 ISOCUTR、ARAI 和 CE 等國際認證,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工業車輛、集裝箱正面吊運起重機的專業制造企業。公司現有柳州柳工叉車有限公司、山東柳工叉車有限公司和阿根廷SKD 制造工廠三大制造基地 ,主要生產包括電動叉車、內燃叉車、倉儲車輛、牽引車、AGV 自動導航車輛和正面吊等產品,具備年產 40000 臺整機及其零部件的生產能力。公司始終秉承“持續精進、追求卓越、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與服務及解決方案”的經營理念,產品深受國內外客戶廣泛贊譽。
2025-04-19 09:22
2025-04-19 09:20
2025-04-19 09:19
2025-04-19 09:14
2025-04-19 09:06
2025-04-19 09:05
2025-04-19 09:02
2025-04-18 09:22
2025-04-18 09:21
2025-04-18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