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人員給人的印象多數是木訥、老實、有點宅。在天能研發團隊里,卻有一位特別善于“交際”的研發小哥,他每天除了做實驗,最常干的竟然是圍著客戶轉。到底是誰,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下。
追夢路上迅速成長
2012年,剛剛大學畢業的劉玉帶著對新能源電池的滿腔熱愛加入天能,在研究院從事蓄電池制造技術和現場工藝開發改進工作。作為一名研發崗位的“新兵”,他像入水的海綿一樣,如饑似渴的投入到學習中。白天,他泡在實驗室潛心研究,翻閱研究報告,尋找最優的配方、最佳的材料組合方案。夜晚,他利用下班時間查閱資料,不停地向專家請教,強化自己的專業能力。休息日他也不閑著,總是一頭扎進車間就是一整天。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劉玉和同事們的刻苦攻關下,他們研究的綠色合金熔煉爐相關技術榮獲了國家實用新型證書專利。不僅如此,復合膠體電解液制作及灌注這一發明,成功解決了鉛蓄電池電解液分層難題,降低了成本,大大提升了產品質量,受到市場的一致好評。
寫技術“配方”開了竅
面對成功獲得的一項項專利,劉玉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體會。“對我來說,寫專利最難的就是如何出彩,獨辟蹊徑,這就需要對每一項實驗流程了然于心,讓自己積累多年的專業技能得到充分釋放。”劉玉總是能夠把一個技術“配方”精準地描述出來,這讓大家十分佩服。“玉哥,你這寫專利開竅了呀,好快準。”身邊的同事總會和他打趣。對此,劉玉的訣竅是,從身邊獲取靈感。
有一次,劉玉在看到一張思維導圖時,突然靈光一閃,為什么不能通過畫思維導圖的模型來將技術的各個細枝末節展示出來呢?這樣非常有助于引導問題,發現發明點。果然,憑借思維導圖的模型,劉玉“開竅”了。劉玉還喜歡用大把大把、成塊成塊的時間去“砸”優秀的專利案例,每次看完之后都能夠快速且清晰的形成一個思維導圖,吸取文章中最精華的部分。劉玉把這套從實戰經驗中一點一滴摸索出來的方法分享給身邊人,與他們一起不斷地摸索,碰撞出更優秀的項目。
2025-01-24 16:10
2025-01-24 13:56
2025-01-24 13:54
2025-01-24 13:53
2025-01-24 13:52
2025-01-24 13:47
2025-01-24 09:48
2025-01-24 09:34
2025-01-24 09:33
2025-01-24 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