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車事故是造成倉庫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全球所有倉庫安全事故中,叉車事故占了六分之一。而叉車事故中,除了倉庫作業人員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群體:叉車司機。
我們通過2021.6.7發生在安徽某化工企業在成品倉庫內的叉車事故來聊聊叉車司機應怎樣保護自己,避免事故。
事故經過:
陳某駕駛叉車自西向東行駛,在倉庫東西方向坡道及南北方向主通道的交叉處,與自南向北行駛的謝某的叉車發生碰撞。謝某的叉車向右前方發生傾覆,謝某從叉車座椅上脫離,被傾覆的叉車擠壓到胸腹部,后經搶救無效死亡。
在這起叉車事故中,兩輛叉車都是空載狀態,不存在被貨物遮擋視線的原因,怎么就在倉庫十字路口發生碰撞,并造成人員傷亡的呢?
首先:陳某行駛在下行坡道時未減速,且疏于觀察,在十字路口制動不及時,超速撞上了另一面的叉車的側面,進而導致被撞叉車傾覆。
其次:被撞到的謝某同樣是超速駕駛,通過十字路口時疏于觀察,未減速、鳴笛、閃燈,導致兩車發生碰撞,且因他未戴安全帽,未系安全帶,才會從叉車座椅上脫離,進而被叉車擠壓死亡。
以上是這起叉車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而該公司未履行叉車安全管理職責也是導致該事故的重要原因。
公司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叉車司機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帶、超速、通過交叉路口不減速等違規作業行為。安全教育不到位,叉車司機安全意識差。
| /
★
企業倉庫、車間等室內環境中,存在視野盲區的拐角處、出入口、交叉路口都是叉車事故高發區,為此我們有哪些改善措施可避免事故發生呢?
第一,優化叉車作業環境:
企業可通過合理規劃行駛路線、增加警示標志和關鍵位置安排配合人員等措施,有效解決道路條件差、裝卸作業空間受限、視野盲區等影響叉車安全作業的問題。
第二,提升叉車使用安全:
在每一次叉車啟動前嚴格實施日常安全狀況檢查,確保叉車轉向、制動和燈光系統可靠有效。為了防止司機超速,我們可以在叉車上安裝叉車限速裝置,叉車行駛中有聲光提醒,一旦超速就會報警,若超過限限速值時,車輛會自動啟動限速管理,司機猛踩油門,車輛行駛速度也不會超過預設值,切實提升叉車使用安全。
第三,規范叉車作業行為:
嚴格實施持證上崗制度,開展常態化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訓,加大安全作業考核力度,杜絕司機無證駕駛、超速行駛、酒后駕駛、不系安全帶、不戴安全帽、人貨混裝、超重超高超寬超長載貨等違章作業行為。
(1)我們可以在叉車上安裝司機權限信息采集器,授權人員通過掃碼、刷卡、指紋或人臉識別才能啟動車輛,杜絕非授權人員隨意駕駛車輛。若發生違規操作或事故,管理員追溯責任有據可依。
唯創安全
(2)拐角處、出入口、交叉路口都存在視野盲區,我們還可以在廠區的這些位置安裝區域防撞預警系統,對叉車進行監控,如果有叉車即將經過,聲光報警器會發出語音“車輛經過,請注意”,提醒行人注意避讓。
(3)在十字路口,采取“測距防撞預警系統”也是非常好的選擇。在叉車上安裝“感應器”,人員佩戴“標簽”,當人與車,車與車距離太近時,可以減速或停車,有效預防十字路口人員、車輛碰撞、碾壓員工的事故發生。
第四,從“心”出發,啟迪員工:
結合管理,利用科技手段預防和減少事故是當下行之有效的措施。但最重要的還是安全意識,它是預防事故的第一道防線。
安全影響力的曹老師給企業安全管理員的建議,很有啟迪性:
對高層,講追責和安全體系;
對中層,講事故致因和防范;
對基層,講安規和家庭責任;
對自己,講知行合一致良知。
每位司機的背后都是一個個的家庭,當司機認識到家庭責任時,他們對安全規程就會發自內心的認同,用行動去踐行,從而正向的推動叉車安全。
期待您與我們互動,在視頻(或本文)下方留言,我們將免費為您提供廠區叉車安全解決方案咨詢。
唯創安全,叉車防撞系統領導者,深耕叉車安全管理與智能工廠領域二十余年,以智能傳感與數據分析技術為核心,為全球客戶提供數智化安全管理與效率提升綜合解決方案,是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
公司核心產品系列——叉車防撞系統深度運用AI 視覺算法、雷達感應技術與UWB測距技術,覆蓋叉車、正面吊、裝載機等機械設備的智能防碰撞、超速報警、重量管理、車隊管理等安全服務,精準構建“人、車、貨、場”全場景風險預警與防護。
在物流倉儲數智化服務方面,依托智能云平臺實現定位追蹤、實時監測與智能調度,打通 “工業互聯網 + 安全生產” 鏈路,助力企業實現智能化升級與精益化生產,兼顧安全管理與運作效率的雙重提升。
秉承 “以客戶為中心” 的服務理念,唯創安全以專業的技術實力、穩定的產品品質和高效的服務響應,為客戶提供貫穿需求調研、方案實施到售后運維的全周期優質服務。公司將持續深耕智能安全技術,驅動工業場景數智化變革,守護生產安全。
2025-06-20 09:33
2025-06-20 09:32
2025-06-20 09:31
2025-06-20 09:30
2025-06-19 11:21
2025-06-19 11:20
2025-06-19 11:20
2025-06-19 11:19
2025-06-19 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