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暖風徐來。從首都北京傳來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經國務院正式批準,廣西—東盟經濟開發區(南寧—東盟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名為“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根據國務院要求,廣西-東盟經濟開發區將實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政策,要求開發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按照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并重,利用外資與境內投資并重,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并重的要求,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向以產業為主導的多功能綜合性區域轉變,充分發揮窗口、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
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寧—東盟經濟開發區)位于廣西首府南寧市北部,距市區30公里,于2004年3月成立,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2005年12月第一批通過審核公告的省級開發區,是中國-東盟博覽會的重要載體。轄區面積180平方公里(全屬國有土地),人口6萬人,前身為1960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武鳴華僑農場和1990年12月經廣西自治區政府批準成立的南寧華僑投資區,2005年成為國務院僑辦重點聯系單位。2011年4月經廣西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增掛“廣西-東盟經濟開發區”牌子。開發區原為全國最大的華僑農場,目前聚居有歸僑僑眷7300多人,是廣西“東南亞歸僑文化”保存最完好的區域,他們與世界29個國家和地區保持著密切的親緣關系。
在南寧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國家、省、市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寧—東盟經濟開發區)實現華麗轉身,如今已蓬勃發展成現代化的生態衛星工業新城,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改革開放成就輝煌,已成為中國-東盟博覽會的重要載體,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重點產業園區之一,是南寧市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核心區域和全國華僑農場轉型改制的示范性區域。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寧—東盟經濟開發區)產業從小到大,逐步完善。已形成了食品加工、輕紡制鞋、生物制造三大產業,入園企業達200多家,成功引進了美國嘉吉、美國百威、美國波爾等6家世界500強企業,外資企業達34家、臺資企業15家,成為廣西世界500強企業和臺資企業最多的開發區。珠江啤酒、雙匯食品、臺灣統一飲料、王老吉飲料、伊利冷飲、臺灣麥斯、金鼎家具等多家知名品牌企業集聚落戶。2012年開發區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百億元,全年工業總產值完成127億元,同比增長30.3%;財政收入實現3.7698億元,同比增長32.34%。開發區基礎配套日臻完善。水、電、路、通訊等基礎配套設施完備區域達30平方公里;實施了5萬畝都市休閑農業綜合開發、10萬畝山水田園小鎮規劃建設;引進了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南寧二中、廣西新聞出版技工學校、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等優質的教育衛生資源;率先在廣西實施幼兒園至高中15年免費教育。南寧市北郊以工業產業為支撐的生態衛星新城迅速崛起。
廣西—東盟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寧—東盟經濟開發區)將以成功升級國家級開發區為契機,按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標準和要求,融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大開發大發展浪潮中,深入實施“造城運動”和“再造鄉村運動”,強力推進招大引強,做大做強現代工業,全面建設充滿生機活力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