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數據顯示,中國醫藥物流產業正以每年5%的增長率前進。一直以來中國藥品流通行業存在諸多問題,發展緩慢,醫藥物流也因此而遭遇發展瓶頸,不論是在藥品縱向物流過程中暴露的問題,還是在政策法規層面出現的相互矛盾的現象,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藥品物流的快速發展與相關規定滯后的不協調。最近,《藥品物流服務規范》在向業界征求意見,標志著中國對醫藥物流的規范管理已進入了新的階段,但《規范》出臺的效果有多大,目前尚存在許多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基于目前的行業發展,許多矛盾問題還比較突出。
最近,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聯合起草的《藥品物流服務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向業界征求意見,標志著中國對醫藥物流的規范管理已進入了新的階段。《規范》作為推薦性國家標準,雖然不具備強制性的法律意義,但作為藥品物流的專屬標準,將對藥品物流、乃至醫藥流通行業的競爭格局發生重大影響。
該規范是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物流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通知》要求,進一步推進藥品現代物流標準化工作,針對規劃中提出的“制定物流標準專項規劃”任務。從國家物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提出了物流技術、物流信息、物流服務等13個重點領域的標準制、修訂任務,旨在推動物流業基礎性、通用性標準和急需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醫藥物流標準嚴重滯后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健康意識的日益提升,藥品流通行業獲得了長足發展。但是,由于長期實行的“以藥補醫”體制性弊端,以及準入門檻較低、行業規劃管理欠缺、市場競爭不充分等因素,導致藥品流通行業存在流通組織化、現代化水平較低,現代醫藥物流發展相對滯后,管理水平、流通效率和物流成本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等問題。 而藥品物流作為商品流通的一個分支,長期以來,在不同運輸方式的協同配合下,將服務延伸到祖國的大江南北。盡管國家在《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藥品良好作業規范(GMP)等相關強制性法律文件的不斷健全,傳統的藥品物流作業模式中存在的問題便顯露出來;再如各地藥品招投標過程中,尤其是有關藥品配送資格的招投標標準制定中,不僅將藥品采購、分銷等經營行為和倉儲、配送等物流行為混為一談,甚至在配送中明確規定不能轉配送;但同時國家也在主張大力發展藥品第三方物流,倡導提升 |
一是藥品的特殊性需要對各個方面予以嚴格的規定。為了保證藥品質量安全有效,涉及到藥品生產、銷售、使用等各環節的所有行為都應嚴格遵守國家藥品管理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同時,也要遵守消防、安全、環保、衛生等一般法律法規的規定。 二是藥品物流相較于其他商品更具專業性。專業的醫藥物流不僅應符合《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的規定,具備與所經營藥品相適應的設施設備和信息管理系統,還應具備提供物流服務的基本條件,實現對藥品儲存、配送、運輸、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等基本功能的組織與管理,滿足藥品物流服務的需求。 為了保證藥品質量,藥品的風險控制應貫穿于藥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全過程,實現風險的識別、控制和規避。本標準在消防、防盜、交通安全管理等風險控制方面,要求企業建立健全風險管理制度及員工培訓制度,并具有藥品防暑、防凍、冷庫斷電、冷鏈運輸等應急預案。企業還必須具有存貨保險、財產保險、運輸保險,使風險得到有效控制。 |
面臨一些現實性問題
目前,《規范》已經在廣泛征求意見當中,離最終發布還有一段距離。為了使該《規范》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編制單位開展了大量工作: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和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冷鏈物流分技術委員會分別在2010年12月、2011年4月和2011年9月邀請了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商務部、中國醫藥商業協會、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中國物流技術協會、中國制冷協會、北京市藥監局等領域的專家,以及藥品批發企業、從事醫藥物流的企業代表對“征求意見稿二稿”進行討論;標準起草小組在聽取各方專家的意見后,對標準進行了補充和完善,增加了藥品物流的運輸與配送等重要技術內容,并將項目原名稱《醫藥物流服務規范》變更為《藥品物流服務規范》,形成“征求意見稿三稿”。
同時,在標準制定過程中,參與標準修改的單位和企業主要有北京醫藥行業協會、上海醫藥商業行業協會、江蘇省醫藥商業協會、北京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九州通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廣州醫藥有限公司、重慶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華東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醫藥有限公司、中國永裕新興醫藥有限公司、樂仁堂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集團新疆新特藥業有限公司等,共35家。
然而,《規范》出臺的效果有多大,目前尚存在許多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基于目前的行業發展,許多矛盾問題還比較突出。數據顯示,中國醫藥物流產業正以每年5%的增長率前進。一直以來中國藥品流通行業存在諸多問題,發展緩慢,醫藥物流也因此而遭遇發展瓶頸。總結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看出問題:
一是中國藥品流通行業的現狀問題多樣化,包括大型醫藥商業流通企業壟斷化和區域龍頭割據化并存、物流運作手段原始、費用成本較高,管理水平、流通效率較低、第三方醫藥物流仍然有待完善和發展;監管和懲罰的體制不完善;醫藥物流網絡體系相對滯后。
|
二是影響中國醫藥物流發展的瓶頸也有很多,如沒有通行的行業規范標準; 社會物流企業的服務規范、監管、懲罰條例缺乏;物流的順向和逆向流通未能通暢和規范;醫藥流通商業企業整體經濟效益低,阻礙醫藥物流的發展等。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醫藥物流的運輸費所占整個成本的比例較大。藥品作為特殊的商品,其倉儲、運輸、包裝、檢驗等各個環節均需要較高的標準,專業、專用的屬性可能導致物流費用有所提升。據不完全統計,在2011年醫藥產業的物流費用構成中,運輸成本占比達到45.4%,是牽制物流成本的主要因素。其余項目中,管理成本占比11.7%,倉儲成本占比10.9%,利息成本所占比重為6.7%。并且,對運輸成本的結構進行測算可以發現,油費(車船使用稅、燃油稅等)占比達到40%~50%,其次是路橋費,占比在15%~30%。因此,相關政策的出臺和落實,才能更好地控制該部分的成本支出,是減輕醫藥流通企業負擔、提升其盈利能力的關鍵,也將有利于醫藥行業的健康發展。 來源:《物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