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一詞在教材中的定義是:為在流通過程中保護產品,方便儲運,促進銷售,按一定技術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輔助物等物品包封并予以適當的裝潢和標志的工作總稱。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包裝處于生產過程的末尾和物流過程的開頭,既是生產的終點又是物流的始點。
包裝最原始的功能是保護產品和便于儲運,來維持產品的存在價值和實現產品的使用價值,最終實現銷售。而現代物流是將交通運輸、倉儲、包裝、裝卸、流通加工、整理、信息等方面有機整合,從而形成完整的供應鏈,為用戶提供多功能、一體化的綜合服務。隨著現代物流的逐步推進,包裝進入了物流體系之中,并作為其供應鏈中的重要一環,被賦予了新的價值和概念。同時,也越來越認識到其作為物流始點的意義比之作為生產終點的意義要大很多。
包裝有三大特性,即保護性、單位集中性及便利性。這三大特性具有保護商品、方便物流、促進銷售、方便消費的四大功能。包裝是物流的基礎,無論從包裝的功能作用,還是質量、造型、材料加工等各方面都會對物流的效率產生影響,需要綜合、全面地考慮包裝的合理性,結合商品的運輸、保管、裝卸搬運以及銷售等相關因素綜合考慮,發揮整體物流效果、提高產出量。物流生產率是指物流活動的產出與投入所需的人工和叉車時間之比。因此,包裝的合理化、現代化就顯得尤為重要。包裝合理化是物流合理化的前提與基礎。包括設置包裝方式、合理選用包裝材料與技術以及如何方便物流的回收利用,實現物流再循環等。如果不考慮物流的種種環節因素,商品就可能在裝卸搬運過程中受沖擊、碰撞,被壓、被擠;在運輸途中受震動、顛簸,倒斜、倒置;在倉庫保管期間,變質、發霉、生銹、鼠咬蟲食、異味浸入,就會影響商品質量,降低商品價值,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包裝的現代化則體現在實行標準化包裝,標準化是工業生產的基礎,也是現代化產品生產和流通的必要條件。標準化的目的是“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其標準的制定來源于生產實踐,不僅能有效地保護產品,在運送過程中還可以使用托盤和叉車,進行集裝單元化保管和運輸,使裝卸和搬運實現機械化、自動化作業。為安全流通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最大限度地減小了流通過程中的產品損失。
由此可見,包裝的合理化、現代化、低成本是現代物流“物質流動”實現科學、有序發展的強大保障。在現代物流信 息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牽一發而動全身”,要從各個環節合理有效地提高物流生產率,根據物流諸因素的變化而科學地確定最優包裝,兩者相輔相成,必將促進和推動我國物流業的發展。
2025-06-01 18:37
2025-05-31 19:52
2025-05-31 19:49
2025-05-26 12:52
2025-05-26 09:00
2025-05-22 15:01
2025-05-21 20:49
2025-05-21 13:31
2025-05-18 16:04
2025-05-17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