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快遞高層把脈入世五年的中國物流業
在廣州物流節上舉行的“航空貨運與快遞業發展論壇”,引來多位業界重量級人物參與。聯邦快遞高級副總裁陳嘉良對中國入世五周年的物流業作了一番“望聞問切”。
“四大差距”有待消除
按照中國加入WTO承諾,2005年12月11日起,外資物流公司可在華設立獨資分公司,這標志著中國物流市場開始成為真正的競爭性市場。陳嘉良說,入世五周年,中國物流行業總體發展非常迅速,但也有一些問題值得探討。首先是中國物流成本占GDP比例高。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報告,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例雖有所下降,由去年全年的18.6%,下降至今年一季度的18.2%,但跟美國物流總成本占GDP的百分比來說,仍然有差距。假如我們有一個有效的物流系統,物流成本能大大降低,對企業來說,就能變成豐厚的利潤。
其次,庫存周轉率低。中國企業平均庫存周期為35到45天,庫存商品占總銷售額為7%-10%,而在美國,電子產品的庫存周期平均5-7天,庫存占總銷售額比例在1.3%-1.5%之間。
第三,資金周轉慢。因庫存高,資金周轉速度慢。這正好說明中國工業企業周轉速度年平均為2次,商業企業流動資金周轉率不到三次,跟發達國家一般在10次以上比,資金周轉慢所造成的浪費是驚人的。
第四,外包不普遍。不少中國企業還是停留在小而全的階段,他們喜歡建立自己車隊,自己做配送。物流設備使用率低,不專業的操作造成貨物破損,遞送延誤。
陳嘉良說,這些問題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十分明顯,這些問題不得到有效解決,將成為中國物流業健康發展的絆腳石。
靠科技人才提升優勢
對本土企業和物流快遞產業整體發展,陳嘉良開出的第一味“方子”,是要發揮本土公司優勢。要充分利用本土優勢,加強本土化,以發展本土網絡為重心;通過收購、合并、結盟,互相取長補短,發揮協作效應;要精而專,不要大而全。有人問,聯邦快遞為何能發展成為全球快遞業領先者?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過去30多年專心地把航空快遞業做好。
“當今許多物流以及運輸公司所面臨的挑戰,很大一部分來自科技方面,”陳嘉良提出的另一個觀點點,就是要提高科技含量。對于像聯邦快遞這樣一家注重操作和服務的公司而言,其基本目標就是,將一個包裹在一個正確的時間送到一個正確的地點。這期間一體化科技的價值就能凸顯出來,所以聯邦快遞每年都要拿出10億美元來加強信息科技功能,從而運用高科技來提高國際間的物流效率,減少物流成本。
陳嘉良認為,培養本土化物流人才也很關鍵。據有關統計顯示,類似北京、上海這樣經濟較發達地區的物流人才缺口分別達20萬、50萬,所以,從企業和國家角度出發,都應大力培養高素質的物流人才,“在這一點上,聯邦快遞也是有持續不斷的投入”。
本報記者 馬漢青
2025-04-21 08:38
2025-04-20 07:42
2025-04-19 09:16
2025-04-18 09:06
2025-04-18 09:06
2025-04-16 13:34
2025-04-16 11:09
2025-04-16 09:03
2025-04-15 09:28
2025-04-13 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