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山開發區工委、管委會積極推動下,昆山開發區科技創新蔚然成風,以政府為引導,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業化為目的、產學研緊...
在
昆山開發區工委、管委會積極推動下,昆山開發區科技創新蔚然成風,以政府為引導,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業化為目的、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已初步形成。截至2006年11月,開發區擁有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企業88家,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的23%,培育認定各級高新技術企業120家,占全市各級高新技術企業的56%。
開發區科技創新呈現五大特點:
1、產業高端化。經過20年的發展,開發區制造業由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逐步向技術密集型轉化。IT產業從電子基礎材料、電子零部件生產逐步向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手機
整機延伸,再向上游TFT-LCD顯示面板生產發展。全年電子信息產業產值預計可達1250億元,約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65%。精密機械產業成功引進
三一重機、極東開發等特種車生產企業,實現了電子控制系統、機械臂系統等特種車核心部件的自產自配,有望成為國內特種車重點生產基地之一。民生用品產業科技創新十分活躍,從生產向兩端延伸,研產銷緊密結合,市場份額不斷擴大,成為引領全國乃至全球食品添加劑、果汁飲料、方便食品、食品無菌包裝、運動型自行車、廚房電器市場的佼佼者。
2、研發本土化。在昆山投資的外資企業,已不再把昆山僅僅當作一個“大車間”,而是不斷擴大研發團隊,增加研發投入,提高研發水平,實現研發與生產一體化。據對開發區百家科技型企業抽樣調查顯示,上述百家企業擁有博士學位的研發人員25人,碩士學位的研發人員154余人,本科學歷的達2376人,每年預計研發經費投入超過5億元。已有50余所國內外名牌大學及科研院所與昆山企業聯姻,共同推進研發本土化。同時,在開發區內還擁有相當數量的跨國、跨地區性的研發機構,如恩斯克中國技術中心、艾利(中國)有限
公司的亞太研發中心和丹尼斯克(中國)有限公司的食品添加劑研發中心等。
3、技術高新化。外資企業大量引進先進適用技術,在許多領域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提升了開發區產業技術水平。特別是一批重大技術裝備的引進,有力地促進了支柱產業競爭力的提高。龍騰光電的第五代TFT-LCD液晶顯示板生產線、利樂包裝的食品無菌包裝盒(袋)生產線、滬錸光電的空白DVD光盤藍光生產線等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批民營企業不斷提升技術層次,生產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漢江機床廠昆山分廠開發的衛星用高精微型絲桿,在太空條件下可實現6年免維護無故障,居國內第一;國力真空研制生產的多項陶瓷真空器件填補國內空白,其市場占有率居國內第一、全球第三。
4、
品牌國際化。開發區目前已擁有一批享譽世界的著名品牌。NSK生產的空調軸承占領了國內80%的市場,近年來開發的汽車軸承為
豐田、本田等知名汽車廠商進行配套;丹尼斯克是雀巢、和路雪等知名食品制造商的固定合作伙伴,其主打產品食品添加劑質量上乘,占據著國內30%的市場份額,被譽為食品添加劑行業的“寶馬”;
豐田叉車、牧田電動工具分別在全球叉車、電動工具行業名列前茅。一批國內包括臺灣注冊的知名品牌如捷安特自行車、櫻花廚房電器、正新MAXXIS
輪胎、建大橡膠KENDA輪胎等都享有很高的品牌美譽度,占據著國內較高的市場份額。
5、路徑多樣化。
目前開發區科技創新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自主創新。創業園內的軟件企業表現比較突出。網進、雙葉、三棱等軟件企業通過自主研發,開發出一系列基礎軟件、支撐軟件及應用軟件,取得了較好的市場效應,推進開發區軟件產業形成集聚優勢。
二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許多臺商投資企業在OEM、ODM的基礎上,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實現了自創品牌。如微盟、昆達分別推出了自主品牌的MSI筆記本電腦和MIO全球定位手機。
三是集成創新。
華恒公司的“裝載機車橋
自動化焊接的柔性生產線”在采用
德國、
瑞典的機器人和數字化焊接電源、焊煙收集處理系統的基礎上,自主開發了加熱系統、壓裝系統、自動傳送系統、主控系統,實現了集成創新;
三一重機生產的履帶式挖掘機,通用性較高的電氣系統、液壓系統全部通過市場進行采購,而自已則專注于核心部件--挖掘機控制系統的研發生產,從而成功實現了整車的集成創新。
四是買斷技術升級創新。為了搶占光電產業核心技術高地,開發區通過控股龍騰光電、參股德芯電子,買斷關鍵技術和核心專利等,擁有了一批生產專利,再通過研發團隊進行技術創新和工藝、流程改進,從而為光電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來源:昆山開發區
(責任編輯: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