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部地區經濟穩步快速發展,西部產業資本開始反饋于東部。很多經濟界人士已經意識到,西部經過8年開發后,“西資東進”已成為...
近年來,西部地區經濟穩步快速發展,西部產業資本開始反饋于東部。很多經濟界人士已經意識到,西部經過8年開發后,“西資東進”已成為全國產業資本新的流向,開始對“東資西進”發出挑戰。
廣西
柳工“東擴”
作為“西資東進”的先行者,廣西柳工集團有限
公司(以下簡稱廣西柳工)的“東擴”有很大的代表性。
廣西
柳工是我國裝載機行業的一家老牌國有企業。在1993年到2000年期間,國內裝載機行業發生了重大變化,生產能力、發展速度遠大于市場增長速度,出現了“供過于求”的局面,一些老牌企業的市場份額逐年下降,出現了重新洗牌的新格局。為謀求生路,廣西柳工決定走向東擴張的道路。
2000年8月18日,
廣西柳工的核心企業——— 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130萬元,控股江蘇江陰交通工程機械廠,成立江陰柳工道路機械有限公司,將軋路機“嵌”在自己的產品鏈上。兩年后,廣西柳工正式收購上海
叉車有限公司,成立上海柳工叉車有限公司,再把“柳工”這一“金字招牌”貼到叉車產品上。僅隔半年時間,2003年2月28日,柳工又采取“先控股、后整體并購”兩步走的方式,將揚州建設機械有限公司納入麾下,成立揚州柳工建設機械有限公司。
廣西柳工通過“東擴”完善自己的產業鏈,為長遠發展奠定了扎實的產業基礎。2006年,廣西柳工實現銷售收入超過80億元,利潤4.7億元;實現
整機出口1455臺,國際業務的年銷售收入超過6800萬美元,同類產品利潤居全國之首。
“西資東進”漸成趨勢
廣西柳工的“東擴”絕不是一個個別現象。記者在江蘇、浙江、上海等東部省市了解到,“西資東進”都是在最近四五年中出現的,是由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所導致的。
如內蒙古蒙牛集團2006年開始在溫州投資設廠,江蘇無錫高新區2006年也迎來了第一個來自西部的投資者。上海作為中國的經濟中心,“西資東進”出現得比較早,如寧夏第一個中國知名
品牌圣雪絨在6年前就進入了上海,還成立了圣雪絨乒乓球俱樂部。四川的新希望集團從2002年開始進入上海房地產業。重慶的長安集團近年來則把微型卡車的全部生產任務轉移到河北定州生產基地,并已具備年產10萬輛整車的能力。
目前到東部的西部產業資本雖然還不能與“東資西進”的資本相比,但是西部資本也已開始在東部市場上顯露出了自己的力量。據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處統計,截至2004年底,西部12省區市在上海的企業就有5639家,注冊資本超過222.1億元。
據記者了解,目前西部企業在東部投資的領域主要分布在商貿、房地產、制造業、金融、證券等行業,這些行業全都是東部在全國占絕對優勢的行業。
形成大氣候還有待時日
“西資東進”折射出了西部企業積極的進取心。但從整體來看,要形成大的氣候還有待時日。
從總體上來看,我國西部地區目前尚處于工業化初級階段,與東部地區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即第一產業比重仍然較高,第二產業比重較低且略有下降,第三產業比重持續上升,接近于第二產業,但仍以傳統服務業為主,
現代化水平不高。在這種大形勢下,西部產業資本進軍東部仍只是小部分企業的行為,“西資東進”還遠沒有形成大的氣候,以形成產業鏈為目的、到東部投資的企業還相當少。
事實上,在記者的調查中,大多數西部企業到東部還只是“借地發展、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并沒有把東部的投資項目融入到自己的產業發展環節中去,有的企業甚至是為了進行資本投機而到東部發展,像廣西柳工這樣的企業還十分少。
專家表示,從總體上看,目前東西部產業資本之間的“對流”雖然已經出現,但是“東資西進”和“西資東進”之間一強一弱的狀況肯定會長期存在,“西資東進”要形成一股對東部乃至全國經濟有影響的力量,還有待時日。
來源:西部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