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瓶裝非酒精飲料和礦泉水生產商 Gerolsteiner Brunnen在兩年前采用 RFID系統以符合 EU關于食品和飲料追蹤的規定(EU 178/2002)。據這家公司稱,現在他們已收回一半的投資回報,RFID 系統基本上不需要日常的維護。
在德國Gerolstein,多達20,000個貨盤每天進出Gerolsteiner配送中心。在2005年4月份,公司開始采用RFID系統,與常見的將 RFID標簽粘貼在貨盤方式不一樣,公司將無源136 kHz標簽嵌入配送中心的地板里。
由于Gerolsteiner開展了廣泛的硬件和頻率測試,公司和集成商SAP SI共花費一年的時間才完成這個項目。公司需要找到一個頻段,即可讓裝載飲料的叉車經過時運行良好,而當飲料濺灑到地板上時也不影響標簽的工作。
Gerolsteiner最終決定采用玻璃瓶裝的 136 kHz標簽 - 常見用于動物追蹤。 標簽(長3厘米,寬3.5毫米)被植入地板里,上面覆蓋一層石膏。標簽由TI供應,采用專有的空中接口協議。
每個貨盤貼有一張 EAN 128條形碼,當貨盤被叉起時,安裝在叉車上條形碼掃描儀掃描、識別條形碼。當叉車駕經地板里標簽時,安裝在叉車底部的閱讀器讀取標簽。通過將條形碼號碼與 RFID標簽的ID號相聯系,計算機系統實時更新貨盤位置。“現在,我們對配送中心的庫存情況了如指掌,能快速定位出所需貨盤的位置。” Gerolsteiner物流主管Roland Keul稱。
在叉車底部安裝 RFID閱讀器以讀取地板里的 RFID標簽
Gerolsteiner在配送中心的地板里共嵌入了2,500個標簽。每一排貨架大約用到 5個標簽。在每輛卡車裝載區(標識好的區域,面積相當于一輛大卡車)之前的區域嵌有 33個標簽,標簽沿著裝載區各間隔1米。這樣叉車操作員就不用操縱叉車到某一個點,以讀取其中至少一個標簽。
到達裝載區時,卡車駛進其分配好的停車區。標簽被嵌入靠近停車區的地板里,覆蓋卡車的一側。叉車司機從那一側裝載貨物,每次他們放一個貨盤到卡車時,至少經過一個標簽。同一區域的標簽的識別碼一致。
叉車操作員通過車輛上的電腦接收裝貨單,比如,將 2個貨盤的蘋果汁和 1個貨盤的礦泉水裝載到某輛卡車上。計算機標識出所分配卡車的ID碼和卡車分配停車區,將該信息與訂單號的序列號結合起來。
叉車操作員通過車輛上的電腦接收裝貨單
叉車操作員駕車來到倉庫取所需的貨盤。順著路線,叉車閱讀器讀取地板標簽,通知系統叉車的位置。如果司機進入錯誤的貨排,屏幕上顯示警告信息。
叉車操作員在倉庫里取所需貨盤,并送到裝載區
司機接著從倉庫貨架取下貨盤,把它們送到裝載區。叉車的條形碼掃描儀識別貨盤,叉車的閱讀器讀取出口的地板 RFID標簽,數據通過局域網相連并發送到 Gerolsteiner的 SAP 系統。系統更新數據,標明哪些貨盤被運送到哪個客戶 這樣,實現了 EU的可追蹤要求。
在該系統安裝之前,Gerolsteiner單一依靠條形碼追蹤貨盤,無法識別哪些貨盤送到哪個特定的顧客。這樣,公司不得不雇用幾十個工人手工掃描條形碼。
“公司每年花費在條形碼掃描的人工成本為36,6萬美元;這個項目花費約為 147萬美元,其中包括了軟件升級費用和非 RFID硬件成本,如條形碼掃描儀。預計公司在接下來兩年內將完全收回投資成本。” Keul稱。
2021-10-26 08:46
2021-09-25 08:59
2021-08-31 16:26
2021-08-27 10:03
2021-08-26 13:38
2021-08-23 08:52
2021-08-20 08:55
2021-08-14 14:25
2021-08-09 09:12
2021-08-05 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