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國機械工業堅持科學發展,促進自主創新、促進全面振興,經濟、技術又取得新的成績。機械工業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工業生產增幅實現連續5年超過20%;利潤連年超高速增長,比上年增收1500億元。重要產品產量再創佳績。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回首近年來機械行業內的焦點問題來看,產業安全、振興重大裝備制造業、節能減排、機械行業做大做強方面還是有很多憂慮的地方,需要厚積而薄發,機械行業任重而道遠。
外資并購引起產業安全爭議。美國凱雷集團并購中國工程機械領頭羊徐工科技一案,曾因國家經濟安全和國有資產賤賣的質疑引發社會議論與強烈反響,經過一年來的博弈,終于在3月16日簽定協議,以美國凱雷公司出資18.01億元,收購徐工科技45%的股權而告定。通過此案例可以清晰看到裝備制造業對國家經濟安全的價值;看到跨國并購行業領頭羊企業對行業安全、經濟安全、市場壟斷問題的不可忽視。2007年跨國公司并購中國機械工業企業重大項目還有: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制造公司以每股2.75元的價格收購北汽福田汽車24%的股份,共計2.97億股,合計8.16億元。法國阿爾斯通公司以3.29億元收購武漢鍋爐集團。
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裝備制造業振興。《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06】8號出臺以來,特別是十六大。十六大把裝備制造業訂立為支柱產業、基礎產業和戰略性產業。裝備制造業是影響國家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的一個重要的產業,而且也是顯示綜合國力和現代化程度的一些國際競爭力的一個標志性的產業。作為中國裝備制造企業集中的地區,東北三省的裝備制造企業聞雞起舞;東方、上海、哈爾濱電氣集團三大動力集團等裝備制造企業也摩拳擦掌,加快核電裝備制造方面的技術改造。但是與國外的重大裝備業比較而言,我們一些重要領域的成套裝備大量依靠進口,自主創新的首套產品難以進入市場,自主開發能力弱,缺乏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企業集團,缺乏鼓勵國產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和協調的長效機制。
機械、汽車產業做大做強,任重道遠。06年作為機械工業百強、汽車三十強企業,作為我國機械、汽車產業內最有影響的“企業閱兵”,盡管其增長速度令人振奮,但作為機械、汽車產業的骨干隊伍,被認為我國機械、汽車產業做大做強中堅力量的大企業,在經營規模、創新能力等方面仍然面臨著嚴峻形勢。首先表現在與世界一流企業比經營規模還有明顯差距。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名列機械百強之首,但僅為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銷售額的5.41%;居工程機械行業第一位的徐州工程機械集團,銷售額僅為美國卡特彼勒公司的6.45%、日本小松公司的14.64%;農機行業之首的一拖集團為美國迪爾公司的5.84%。一汽集團、上汽集團雖已于2005年進入全球500強,但其銷售額僅為列入世界汽車制造首家通用汽車公司的14.12%,為世界汽車第五強的大眾汽車公司的23%。摩托車行業第一位的力帆公司僅為日本雅馬哈公司(未進入世界500強)的10%。其次,技術創新能力不足。近年機械工業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大體在1.5%上下,與當前一流跨國公司存在巨大差距,研發投入能力的不足,從而也難以掌握自主創新和再次創新的能力和主導權。最后,機械行業和汽車行業企業龍頭企業要為成為國際一流企業而努力。處于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與同期全球同行業一流企業相比,至今沒有一家能夠把有關研究院所、設計院、制造企業聯合起來,能夠像美國通用電氣、德國西門子、日本三菱重工、法國阿爾斯通那樣,成為提供全系統服務的世界級裝備業巨頭。擺在我們眼前的現實是嚴峻的。因此,必須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引領振興,發揮優勢,走出新天地,爭取盡快實現重點突破和跨越式發展,力爭早日成長為國際一流企業。
節能減排在推進 淘汰落后企業絕不手軟。2007年,全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節約能源、減少污染物排工作部署,節能減排取得積極進展,逐步見到成效。但是要實現“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目標,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中央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國務院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提出了45條具體工作安排。建立領導機構和協調機制,落實責任制和政策措施,各級政府推動節能減排的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機械行業對節能減排的貢獻度在加大。但是節能減排工作仍存在不少問題,如認識不到位、責任不落實、投入不足、重點工程建設滯后、激勵政策不完善、體制機制不健全、監督管理不力、基礎工作薄弱等。這種狀況如不及時扭轉,將對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總體目標產生不利影響。
盤點07年機械汽車行業熱點事件。工程機械熱點新聞事件:1、中國制造斷臂慕尼黑企業內斗揭黑幕;2、濰柴動力VS中國重汽的“豪門恩怨”;3、京滬高鐵激活效應 千億“蛋糕”誰來切;4、三一集團VS徐工集團 同行是冤家平;5、我國將禁止外資介入部分重要礦產資源開采;6、從機械產品出口看退稅下調影響。
電器行業熱點新聞事件:1、全國發電設備裝機容量將突破7億千瓦; 2、第三代核電技術;3、新能源的“造富”運動;4、特高壓示范工程開工;5、“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和“首臺首套使用”;6、百億西電;7、正泰狀告施耐德;8、杜勇毅搞定7.8億大單;9、電機須貼標“上崗”二級以上算高效;10、出口退稅調整。
儀器儀表熱點新聞事件:1、儀器行業產值超3000億;2、中國3G——TD-SCDMA的標志性事件;3、科學儀器和實驗裝置的研制水平提升;4、2007年三大新動向(外企調整在華投資戰略、低附加值產品面臨轉型、國內企業看好國外企業)。
汽車業熱點新聞事件:1、車市招回事件;2、并購、合作、合資熱潮——資產重組熱;3、中國自主品牌汽車集體換標的現象;4、合資企業搞自主;5、C-NCAP碰撞試驗 6、自主品牌是否應該走高端的討論;7、火爆股市讓車市缺氧;8、上汽與南汽上演雙城記;9、新車加價再成焦點;10、韓系品牌中國市場前景堪憂。
針對于機械行業、汽車行業內焦點問題及07年的機械行業熱點事件,聚焦于機械、汽車行業大企業(機械百強和汽車三十強企業)。
借著2008年4月21-25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行的由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簡稱機床協會)主辦的第五屆中國數控機床展覽會以及2008年4月20—28日在北京國際展覽中心新館舉行的以“夢想、和諧、新境界”為主題的2008(第十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的良好契機,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機經網、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統計工作部承辦的“2007中國機械工業銷售收入百強及中國汽車工業30強暨機械工業戰略發展研討會”即將于2008年4月24日在北京梅地亞酒店舉行,為表彰機械、汽車行業大企業取得成績,并公布07年中國機械工業百強企業 汽車工業三十強企業。
屆時將會有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國家信息中心的領導出席會議,并對以下議題進行研討: 2007年全國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分析,2008年機械工業發展趨勢的預測;國家08年經濟走勢和宏觀調控政策走向;汽車行業07年經濟運行總結及08年經濟預測等。同時公布并表彰了我國機械工業百強企業和汽車工業三十強企業,這對促進機械工業企業做大做強,全面提升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會議還邀請了涵蓋電視媒體、平面媒體、網絡媒體等多家新聞媒體,對本次盛會做全面的報道。
2025-06-10 11:04
2025-06-10 10:49
2025-06-10 10:08
2025-06-10 10:08
2025-06-08 21:08
2025-06-07 15:24
2025-06-07 15:22
2025-06-06 13:54
2025-06-06 13:47
2025-06-01 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