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產業比拼的硝煙又在長三角燃起。
本報記者從上海市發改委獲悉,最近,上海市政府已設立上海市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并與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共同發起設立新能源、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材料、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等首批5只高新技術產業化創業投資基金,專門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
目前,上海的生物醫藥、新材料、軟件和信息服務業3只基金正式揭牌運作,新能源、集成電路2只基金已簽訂發起出資協議。通過國家出資2.5億元、上海市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出資2.5億元,共吸引各類社會資金17億元。
江蘇也不甘示弱。幾天前,即4月15日,江蘇省省長羅志軍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研究做好下一步經濟工作的各項對策時,特別強調,要盡快組織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服務業提速計劃和傳統產業升級計劃。同時,江蘇省也正在醞釀與國家有關部委共同發起相關產業投資基金。
民資大省浙江也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發起攻擊。本報從浙江省發改委獲悉,浙江不僅要撬動龐大的民間資本投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還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瞄準新能源技術、生物醫藥技術、新材料技術、物聯網技術等領域。
顯然,盡管目前長三角地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正式規劃都仍未出臺,但大戰序幕已然拉開。
暗戰:謹防產業同構再現
不少分析人士認為,物聯網、新能源汽車、“三網”融合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目標定位的同質,將成為下一輪長三角地區新興戰略產業發展的新桎梏。
據公開消息,江蘇省未來重點發展的六大新興戰略產業分別是: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生物技術、環保、軟件傳感器等。
根據上海的上述幾大產業基金投向,也可以看出其產業規劃及發展方向上與江蘇有諸多雷同。
而根據上海市政府發布的《關于促進上海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若干規定》,將重點投向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IGCC)和智能電網等領域。在這一塊,江蘇、浙江也有著同樣的發展導向。
不過,從長三角地區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上的整體表現來看,上海在多個領域近年來的表現遜色于江蘇、浙江。
上海政府的一名官員指出,近年來上海因為一些案件,風聲鶴唳,對國企改革畏手畏腳,民營企業缺乏活力,上海市新興戰略性產業轉型也受到阻礙,很多產業,例如在風能、新材料等產業上沒有江蘇這么活躍。
“技術和產業組織體制機制,少了這兩方面就停留在紙面上了。”上述人士說。而且,上海的弱點一方面是民間動力不足,另一方面在于沒有基礎,缺乏產業載體。
而提早幾年在新興戰略性產業方面的部署是江蘇的優勢所在,江蘇社科院研究員葉克林認為,江蘇省新興戰略產業早已經在產業化和市場化發展過程中有所突破,產業基礎比較好。
江蘇省發改委的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雖然我們的規劃還沒公開,但是早已經制訂好,有些部門已經開始落實。”
“江蘇省早年已經有產業基礎,與單純的規劃就不一樣;如果光有想法,但是原先產業基礎比較薄弱,就會有問題。”他說。
葉克林告訴記者,江蘇省的新興戰略產業抓得比較實在,每年的政策和財政支持力度都非常強。專為高新技術企業準備的“省長基金”,從2003年的3.5億元增加到現在的10多億,在全國都走得比較領先。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發展部主任程向前則認為,上海在核電設備、電動汽車等領域上具有發展先機,江浙目前還無法望其項背。
長三角應充當探路者角色
針對目前長三角地區都在高調推出傳統產業轉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國社科院區域經濟專家、研究員徐逢賢認為,在這一輪轉型中,長三角地區的傳統產業和新興戰略產業的協調發展很重要,長三角地區應根據國內外市場的需要,對傳統產業產能適當壓縮,但應當注意考慮均衡性。他估計,這一輪產業結構調整要8到10年,到2020年才能完成。
在這長達10年的轉型期中,程向前指出,僅僅依靠規劃的政策扶植,許多問題難以解決,如何激活企業的自主性,發揮市場力量是關鍵。
在這個層面上,不少專家認為,長三角地區要充分利用既有優勢,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融資模式上率先破題。據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09年創投及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在信息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醫藥/保健品、生物工程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金額18.8億美元。而從各季節的投資進度來看,創投及私募全投資機構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布局正在加速。
農工黨上海市委還認為,當下,戰略性新興產業還缺乏行業標準,如物聯網的發展就面臨行業標準問題。或者核心產品標準大多參照國外標準。如我國目前沿用的風電標準大部分根據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標準轉化而來,并不完全適合我國的氣候特征和地理環境。
農工黨上海市委呼吁,要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標準建設。“誰掌握了標準的制定權、誰的技術成為主導標準,誰就占領了競爭和發展的制高點。”
農工黨上海市委表示,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建立國際標準、采用國際或國外先進標準,要在政策上給予適當扶持,增強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如太陽能、風電、民用航空、新能源汽車、新醫藥、低碳經濟等高新技術產業中涉及的關鍵技術、裝備和系統等重要領域標準化研制的資金支持力度。
不過,在戰略性新興產業聯合發展方面,長三角的一些動作也讓外界看到了希望。如去年年底,在科技部的主推下,江浙滬在全國成立首個科學儀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盟致力于推進成熟技術集成和高端技術兩大類創新項目,重點設立和開發用于生物醫藥、生物能源、環境生物治理等過程的科學儀器與系統集成項目。并通過有效整合行業產、學、研各方資源,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研究,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標準、專利技術和專有技術,加速推動相關技術的產業化運用,帶動區域產業技術升級。
2023-10-18 11:29
2023-10-18 11:03
2023-10-18 10:27
2023-10-17 12:09
2023-10-17 08:48
2023-10-16 09:54
2023-10-16 09:27
2023-10-16 09:25
2023-10-16 09:23
2023-10-16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