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依托廠家,打造
品牌形象,規范化經營管理,加強自身服務和競爭的核心能力。這種模式原先大多是代理商國外品牌
叉車,比如
林德、
豐田、
海斯特等品牌的代理商所采取的一種模式。首先是一個比較規范化的2S或4S門店,專業的展廳,規范的辦公場所,完善的組織架構,有專業的銷售團隊和售后服務團隊。但是,如今這種模式也漸漸的在
國產叉車代理商隊伍中開始出現,管理經驗是可以引進并學習的。但是,這部分代理商并不完全仰賴于廠家的政策支持,而是依托廠家品牌,不斷的加強自身發展,塑造自身企業品牌形象。他們有定期的業務知識和禮儀培訓,會定期的開展與客戶的互相溝通與交流活動,每逢節氣會寄送賀卡或小禮物。會制定年度廣告宣傳計劃,和市場拓展計劃,然后拿出可行性方案和策略。
這種代理商是一種很專業、很新穎、很可靠的形象出現在了市場中,給客戶以更大信賴感和品牌信任度,同時也能更加直面一些大客戶和大型企業的需求,在同行對手的競爭中,無疑客戶會更加信賴于此類代理商。
但是他們選擇品牌的要求更高,這也是目前我們有些廠家即使很青睞于這類代理商,但也無法與之合作的緣故,因為話語權被他們掌控。
這種模式的最好優勢在于:市場被他們掌控,客戶群信賴的是他們,他們擁有與廠家平等的對話權,廠家要求他們要怎么做,他們也可以要求廠家要怎么支持,這種對話是對等、互相的。這樣的合作模式帶來的是長久、平穩、運轉良性、蓬勃強勁的發展前景。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清楚的看到了目前市場上代理商們所處的境地。應該說,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別人給的終究是別人的,唯有自己辛勤勞動所得才是自己的。因而,如果你要在市場中想獲得主動權和話語權,想在市場中獲得長久的發展和更大占有率,你就必須不斷強大自己。民族,唯有自強才能興旺,企業也是如此,各行各業都是如此。
但是,如何才能強大自己,這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想實現的。一句話:沒有捷徑,一步一個腳印,加強理念和知識的學習,往前看,穩步前行。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其結局必然是如我案例一所講的代理商一樣,最終只有消亡一條路,也許不會消亡,但已然沒了發展前途。
叉車行業現在也呈現出了兩極分化的局面,主機廠中大的越大,比如
杭叉合力,小的越小,比如
廈叉、
靖叉、
華和、
吉鑫祥等,現在都處在了舉步維艱的境地。代理商團隊也是如此,各個地區代理商也都出現了這種局面,市場占有率兩極分化。但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必然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現實是殘酷的,沒有人情可言。
假如說2008年的經濟危機并未如很多專家預言出現行業洗牌的結果,但是自經濟危機之后,市場卻已經在慢慢的開始洗牌了,這種局面正是“經濟危機后現象”所造成的。
因此,叉車行業代理商未來究竟怎么走?也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走專業化、品牌化、形象化、服務能力核心化的道路,毋庸置疑是正確的、可行的、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