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拖用募集資金加快了大中輪拖的技改投入步伐,成功實現了產品結構的調整,順應了農村土地集約化生產方式和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需要。大輪拖年產銷量由三裝廠成立初期的數百臺,發展到近年的數萬臺,一拖在國內農機行業的位勢不斷鞏固,成為行業引領者。
業內人士分析,如果當時一拖沒有H股上市,企業研發和產品結構調整可能會受到很大影響,一拖現在的市場位勢也就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
資本市場,收獲的不僅僅是資金
發行H股后,一拖一直在研究和探索利用資本市場助力企業發展。2007年,一拖股份成功在香港實現“閃電配售”,增發H股,募集資金凈額約2.3億港元,用于擴充大中型輪式拖拉機的產能提升及工藝改造等,并抓住國家加大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的政策東風,加快大中輪拖發展步伐,2009年以來,
一拖大中輪拖實現了新一輪的高速增長。
在這些看得見的收益背后,還有一拖管理理念的升華。回憶這15年來的發展歷程,趙剡水董事長認為,一拖H股上市是一拖第一次接觸資本市場,為一拖的技術改造和產品改進升級提供了關鍵性的資金支持,也為一拖帶來了企業經營管理上的改變。
上市之后,一拖從一個老國有企業開始轉變,著手建立
現代企業制度,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新三會”建立,決策體制實現了經營權與決策權的分離。決策層為經營層建立了一系列的考評、激勵和約束制度。
除了制度外,無論是領導、還是員工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著改變。于麗娜說,上市之后,一拖面對的是境外大型資本和個人投資者,每年必須要按照上市
公司規則進行信息披露,與股東溝通,讓股東了解一拖的發展。
經過15年的規范操作,一拖人樹立了一種回報股東的意識,這也成為促進一拖不斷發展的動力之一。
面向未來,成為全球農裝供應商
6月29日,《洛陽商報》推出了“我們的香港,香港的我們”特別報道,報道最后說:天時、地利、人和。在歷經15年資本市場磨礪后,一拖正在為回歸A股做最后的沖刺。良好的發展態勢,以及闖蕩H股多年的企業經營經驗,讓我們對國內農機行業的龍頭老大——“一拖股份”充滿了期待。
7月2日,《洛陽日報》在頭版推出了長篇通訊《聚核鑄強,唱響“東方紅”》,整篇通訊圍繞“聚核鑄強”戰略思路,就中國一拖如何建設成為卓越的全球農業裝備供應商進行了深入報道。
也就是前幾天,趙剡水董事長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周帆的采訪時,就一拖回歸A股助力企業進一步發展進行了展望。
趙剡水說,A股募集資金將用于大功率農用柴油機項目、新型輪式拖拉機核心能力提升項目和燃油噴射系統產品升級擴能改造項目。推動一拖業務的快速發展,提升一拖的盈利能力和競爭能力。
他說,在對國內外農機市場形勢充分認識、認真總結自身多年發展經驗的基礎上,一拖提出了發展規劃,我們將努力實現成為卓越的全球農業裝備供應商的發展目標。
15年滄海桑田,15年磨礪心志。現在,一拖正在為回歸A股做最后的沖剌。聚積闖蕩H股多年的企業經營經驗,作為中國農機行業長子的一拖,與A股“親密握手”的時刻不會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