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孟青從
安徽合力自身的發展體會總結,智能化制造從定義來說,叫做制造到智造。但是安徽合力作為一個制造企業來說,還不夠聰明。如果上一個系統能夠解決所謂的智造問題,其實是吹牛皮。但是作為一個企業來說,如果競爭是以價格作優勢的話,這個企業活不長的。安徽合力愿意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企業,所追求的其中一個目標是讓自己產品里面物質含量越來越少,也就是說智慧和精神的含量越來越多,融入產業里面變成商業價值。
高預期高實現
2012年5月,安徽合力成功上線了新的PLM系統。張孟青說:“其實我們對新PLM系統的期望值還是挺高的,并且也希望能夠高標準實現。首先在研發體系里面規范研發業務和研發業務流程,重組產品和產品結構,這不是BOM,而是產品平臺、產品系列、產品型號、產品模組、產品零部件,在其中貫徹新的設計理念,用這樣的新方式做產品的設計工作。再往后做業務協同,在研發的過程中,能夠讓所有的關節點,包括采購、制造、工藝等等過程,都融合到研發過程中,而不是等一個階段交付后再進入下一個階段,這可以更好地進入并行工程。其實并行工程已經講了很長時間,在中國也有很多理論研究,但是在實際運營中的問題還是很多,而且目前幾乎沒有什么能夠讓大家看得到的成果出來。我們的PLM體系,能夠為今后的并行工程推進也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然后是研發組織的體系。在安徽合力研發部一般是以產品體制或者說行政架構來組織的,這種組織再協同的困難是很大的。因為一個組織里面的成員參與的研發過程,既要受到項目的要求,同時又受到所長的要求。所長不能管控個人,個人不聽所長管,這種情況非常常見。所以必須調整這種管理關系,新的研發模式必須建立起來。比如說矩陣式,強矩陣式,或者以項目制組織研發的過程,一定程度上能夠打破部門所有制和專業所有制的研發體系,讓專業人做專業事的理想能夠在一個小組里面協同完成。這是我們PLM項目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指標。最后,在研發的過程中能夠了解以往類似產品的成本情況以及市場的銷售情況,以及客戶的反饋情況,同時在確認研發結果之后,能夠有效地通過集成系統或者說無縫的系統傳遞到制造過程中,傳遞到銷售過程中,傳遞到客戶服務過程中,研產供銷服一條鏈全部打通,這對制造業確實是一種夢想。”
張孟青透露,安徽合力的PLM系統實際上不僅僅是一個PLM系統,這個系統只占到總目標的三分之一左右,PLM只是一條線,是做研發體系核心競爭力提升整個工程的一條主線。安徽合力將利用這條主線牽引后面的所有工作,里面包含了組織創新、模式創新、產品創新,以及工具創新。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是SAP的PLM系統,還包含了其他廠商的各種產品。
這實際上是與安徽合力的研發特點和制造特點相符合的,即完全滿足客戶需求的可以配置的產品體系。不僅研發必須響應這個要求,制造過程也同樣如此,安徽合力對配置的要求特別強,包括產品的配置,到供應鏈體系里面的能夠完成從定單編制開始,一直到定單交付,和售后服務的整個過程,能夠完整地把客戶的定單配置信息在它的生命周期里面全部管理起來。張孟青認為,安徽合力,只有不斷努力滿足客戶不同需要的配置,才能夠支持企業未來的發展。(來源:中國信息化 記者:邢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