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7日—30日,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四屆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二屆工程機械發展高層論壇在山東省臨沂市召開。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祁俊在會上作了有關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促進工程機械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報告。
具體如下:
各位嘉賓,各位代表:
大家上午好!
在全黨全國喜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和學習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的新形勢下,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四屆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具有悠久中華文化和優良革命傳統的歷史名城臨沂召開了。在此,我謹代表協會,向出席今天大會的各位代表表示歡迎,向工程機械行業的廣大職工致以誠摯的問候,向關心、支持協會和行業工作的各級領導、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2013年,面對十分復雜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黨和政府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著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沉著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實現了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第一年的良好開局。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在國內外市場需求下滑的情況下,全行業廣大企業,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克服困難,苦練內功,加快轉型升級。目前,行業的經濟運行情況呈現出逐步恢復和平穩發展態勢??傮w來說,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經受住了幾年來市場波動的考驗,廣大企業在轉變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推進國際化進程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全行業逐步走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
但要看到,當前制約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特別是在當前國際經濟艱難復蘇,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行業發展仍然面臨重大機遇和挑戰。我們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發展方針,把握機遇,迎接挑戰,采取有力措施,促進工程機械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抓住行業調整契機,加快轉型升級,2013年工程機械行業科學發展取得新成果
去年年會,我們提出“堅定信心,轉型升級,促進工程機械行業穩健增長”。一年來,全行業大力轉變觀念和增長方式,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在市場調整、增速下降的背景下,狠抓結構調整、產品質量、品牌提升,強化內部管理,完善治理結構,更加注重企業發展的質量,更加注重企業盈利能力的提升,各項工作均取得了成效。
1、科技進步步伐加快,創新助力轉型升級
2013年,處于調整期的工程機械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夯基礎、攻高端、強管理、優結構,大幅提高了產品質量和品質。大量節能減排、新材料、綠色制造、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方面的科技成果較快地移植到產品上,行業原始創新、集成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第一,2013年, 三一重工憑借在“混凝土泵車超長臂架技術及應用”項目上的24項授權發明專利榮獲2012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徐工集團以“基于大型工程機械自主創新的徐工科技創新體系工程”榮獲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中聯重科憑借“工程機械超高強鋼臂架設計及制造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獲得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根據企業申報、行業評審,另有19項工程機械產品及技術獲得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其中,山推股份的“大馬力推土機關鍵技術及產業化”、徐州重型的“RT100越野輪胎起重機”、三一汽車起重機的“千噸級全地面起重機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徐工基礎的“XZ5000水平定向鉆機”、中聯重科的“混凝土精細化成套生產線及關鍵技術”、徐工挖機的“XE700C液壓挖掘機”、柳工股份的“節能環保型D系列挖掘機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等七項獲得二等獎。還有中聯重科的“系列輪胎式起重機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開發”等十二項獲得三等獎。
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企業申請和批準各類專利數量創歷史新高。
第二,在市場不振的情況下,廣大企業更加注重新產品的研制和關鍵零部件的配套技術開發。
徐工集團具有標志性的起重力矩88000噸米履帶起重機實現銷售,并投入使用,獲得預期效果;1600噸全地面起重機、第四代智能化成套筑養路機械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高端液壓件、新型電控變速箱、智能控制系統等核心零部件及一批更新換代的整機研制也取得了重大進展。
中聯重科臂長101米碳纖維臂架泵車投入使用,全球首座連續級配式混凝土攪拌樓建成投產,以及國內最大尺寸和噸位的一次卸料8m3混凝土攪拌機、全球最高的113米登高平臺消防車、100噸四橋全輪轉向越野輪胎起重機、七節臂5橋300噸級全地面起重機等高端裝備研制取得成功。
三一集團推出了全球首創的A8系列濕拌砂漿成套設備,融合中德科技成果的C8系列混凝土泵車,適應農村市場的V8城鎮先鋒系列小型混凝土成套設備,其液壓挖掘機不僅連續獲得國內銷量第一,而且推出了全新的C9系列液壓挖掘機等。
柳工發布了高效、節能、環保、舒適的E系列挖掘機,以及節能環保的CLG856天然氣裝載機,針對沙漠特殊工況的CLG335A滑移裝載機等新產品;配套件方面,研制成功新型驅動橋和專為中馬力裝載機配套的新型發動機,提升了在核心配套件領域的競爭力。
山東臨工、山推、安徽合力、杭叉集團、廈工、龍工、福田雷沃、山重建機、山河智能、國機重工、北方股份、成工股份、成都新筑、陜西建機、西安筑路、晉工、京城重工、科泰重工等一大批主機企業和恒立油缸、方圓支承、驚天液壓、山東常林及濰柴、玉柴等一批配套和屬具生產企業都相繼推出了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
第三,節能環保工程機械獲得進一步發展。一方面各重點骨干企業加大投入,以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和行業轉型升級的要求;一方面部分工程機械企業從以前的單純追求規模,大量重復生產低端、通用型產品向綠色環保、節能節材的新型產品方向轉變,節能環保產品的研制取得新的成績。
柳工、徐工、三一、南車、山推、安徽合力、廈工、福田雷薩、山東方圓等企業紛紛研制出新一代使用清潔能源的工程機械產品。同時,一批骨干企業利用其強大的研發優勢,創新研發了包括輕量化在內的節能減排產品,成為引領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節能環保工程機械產品的先鋒。
第四,“兩化融合”取得新的進展。工信部在北京召開的“兩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重點工作推進大會”上,徐工集團、中聯重科、福田雷沃、安徽合力、柳工、三一重工、鐵建重工等獲得2013年度國家級兩化深度融合示范企業殊榮。
2、企業風險意識不斷增強,貫徹理性經營策略為行業度過瓶頸期,保證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經過2010年以來市場的劇烈波動,工程機械行業又一次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同時也促使企業對如何處理好發展規模和增長質量之間的關系進行新的思考。企業加強風險控制,貫徹理性、務實、穩健的發展策略。
2013年是我國工程機械行業面臨的局面是歷史上最復雜、最困難的,市場、資金、效益、發展等方面的眾多問題相互掣肘,給企業的經營決策帶來極大的難度。在此條件下,廣大企業并沒有被動等待,而是根據自身情況,主動調整經營策略,由以追求規模擴張為核心,調整為以追求經營質量為核心。提出要追求盈利和盈利能力,不要盲目追求規模、座次和市場占有率。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嚴格控制經營風險、強化產品成本控制、加強資金和預算管理,使大部分企業經營指標穩定好轉。
2025-03-29 08:40
2025-03-23 08:32
2025-03-18 13:57
2025-03-13 09:20
2025-03-12 15:57
2025-03-11 11:17
2025-03-11 09:18
2025-03-08 11:38
2025-03-08 08:52
2025-03-07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