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為導向,以物流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為切入點,以物流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為主線,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物流信息化標準體系和現代信息技術產業為支撐,以提高全社會的物流效率和效益為宗旨,發揮軍民結合互促共建的積極作用,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推動物流信息化普及與深化,促進現代物流健康發展。
(二)基本原則
——政府營造環境,市場配置資源。發揮政府在物流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創新應用、標準制定、規劃投入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推動作用,提高行政監管和公共服務水平。以企業為主體,通過市場配置資源,形成物流信息化的持續發展能力。
——加強統籌規劃,推進協同聯動。統籌物流信息化協調發展,合理布局重大項目。強化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物流信息化協同工作機制。
——立足需求導向,注重應用實效。從需求出發,選準物流信息化工作的切入點,突出應用,急用先行,注重可操作性和實效性,避免盲目建設和鋪張浪費。
——堅持以點帶面,保證持續發展。面向物流信息化發展的全局,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遠近結合,開展試點示范,樹立典型標桿,加快普及推廣。總結經驗教訓,探索有效的推進模式,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保障全面可持續發展。
——保障信息安全,提高開放效率。正確處理加快發展與保障安全、開放信息與保守秘密、開發利用與規范管理的關系,綜合運用管理手段和技術手段,創建安全高效的物流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環境。
三、發展目標
到“十二五”末期,初步建立起與國家現代物流體系相適應和協調發展的物流信息化體系,為信息化帶動物流發展奠定基礎。推進工作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主要通過試點示范引導,初步探索建設物流信息化體系的有效途徑;第二階段在總結和推廣前期經驗的基礎上,促進先進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廣泛應用,使物流信息資源得到較為充分的開發利用,物流運作和管理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物流信息服務體系基本形成。
——電子政務系統中的物流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得到顯著提高,鐵路、公路、水運、郵政、航空、海關、檢驗檢疫、食品藥品、煙草、安全監管、工商、稅務、公安、商務等政府部門的物流信息服務和監管能力全面加強。
——鐵路、公路、水運、航空和郵政等重點物流行業的電子單證得到廣泛應用,基本實現物流信息協同,促進多種運輸方式的聯動。
——物流企業和企業物流的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物流全程可視化服務能力明顯提高,社會化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物流設施、設備的自動化、智能化和網絡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物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得到較為普遍的應用。
——物流信息化標準體系基本形成,關鍵的基礎性標準、重點行業應用標準和服務規范的制定和宣貫成效顯著。
——涌現一批成功運營的物流信息平臺,初步形成覆蓋全國的物流信息聯動網絡;專業化物流信息服務業實現規模化發展。
——物流信息化軍民互促共建成效顯著,在應急物流等領域形成較為成熟的軍民合作模式和典型示范。
——信息技術在物流活動中的創新應用水平和支撐保障能力明顯提高。
——物流信息化的法律法規體系和安全體系基本健全。
2022-09-23 10:56
2022-09-23 08:51
2022-09-22 11:13
2022-09-08 10:06
2021-12-15 10:50
2021-12-15 10:41
2021-10-20 09:38
2021-09-29 17:19
2021-09-26 20:25
2021-09-08 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