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主要任務
(一)提高全社會物流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
推動相關政府部門、重點物流行業、企業、軍隊等不斷提高物流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運用行政機制、市場機制和公益機制,促進物流信息的科學采集、有效利用、深度開發、有序交換和安全管理。全面推進物流信息采集的標準化、電子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確保信息及時、準確、完整。全面推進各主體加強物流信息資源的集成應用。推進相關聯主體的物流信息資源開放互聯,以價值鏈為依托,以標準為支撐,處理好安全與協同的關系,鼓勵采取多種方式實現物流信息的互通交換,貫通信息鏈條,促進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聯動和協同,提高物流的效率效益和服務水平。
(二)提高政府部門物流服務和監管的信息化水平
——推進鐵路、公路、水運、郵政、航空、海關、檢驗檢疫、食品藥品、煙草、安全監管、工商、稅務、公安、商務等部門電子政務系統中物流相關服務與監管職能的建設和完善。推動道路運輸危險品監管平臺和郵政業監管信息平臺等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提高政府部門的物流服務和監管能力。開展危險化學品等重點領域物流的跨部門聯動與監管信息化建設試點,有效實施流向跟蹤、狀態監控和來源追溯,規范危險品安全管理,提高對危險化學品等重點領域物流的聯合監管能力。
——加快建設和完善全國統一的公路、航道、港口、營運車輛及船舶動態信息、運輸業戶、營業性駕駛員、船員、身份信息和危險化學品等基礎數據庫,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規范信息資源的社會開放服務,提高社會化、市場化開發利用水平,促進誠信體系建設,為政府部門、企業和社會公眾提供更好的決策支持和信息服務。
——促進系統間必要的互聯互通。進一步完善電子口岸等跨部門物流監管和服務平臺的建設,著力實現跨境、跨區域、跨行業、跨部門、跨企業的數據交換,提高協同服務和監管水平。
——提高政府部門應急信息處理和資源調度能力,促進重點生產、運輸和流通行業與政府應急信息的互聯互通,提高應急物流保障能力。
(三)提高物流行業和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水平
——加快推動鐵路、公路、水運、航空、郵政貨運、管道運輸等多種運輸方式及倉儲等企業物流信息系統、行業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提升運輸、倉儲等基礎設施及港口、機場、貨運站場等交通樞紐的信息化水平,支撐物流基礎設施的高效運行。
——推進跨行業物流信息的互聯互通,支持跨行業綜合物流信息平臺發展,著力促進多式聯運和國際物流發展。推進集裝箱多式聯運的可視化和智能化管理,促進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不同運輸方式的連接,提高物品流動的定位、跟蹤、過程控制等管理和服務水平。
——重點支持有實際需求、具備可持續發展前景的物流信息平臺建設。推進全國各物流區域、節點城市、交通樞紐、物流園區和經濟園區的物流信息平臺建設,促進物流信息的跨區域開放、交換和有效利用。支持面向中小企業的社會化物流管理和信息服務平臺發展。
——充分發揮核心物流企業對行業資源的整合能力,打通物流信息鏈,推進全程透明可視化管理,提高專業化物流服務水平。提升物品揀選、傳送、識別和儲存設備的自動化水平,提高各種交通運輸工具和集裝箱、托盤等集裝單元化器具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優化供應鏈全程管理方式,縮短物流響應時間,提高物品可得率和資金周轉率,降低平均庫存水平和物流總成本,提高客戶滿意率和供應鏈的整體競爭能力。
(四)提高企業物流信息化和供應鏈管理水平
——在原材料、裝備、消費品和電子等重點行業,選擇若干有影響力的主制造商,利用信息化提升企業物流的作業和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物流的及時響應能力,促進精益生產和服務,并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聯動,提升供應鏈物流信息化發展水平,增強整個供應鏈的管理和運作能力。
——推動制造、商貿企業與物流企業信息互通、聯動發展,增強企業專業化能力,提高物流社會化服務水平,提高生產、流通和物流企業的及時響應能力,提高產業鏈運作效率。
——推進煤炭、鋼鐵、糧食等行業電子商務與物流信息化集成健康發展,重點依托工農業商品集散市場,促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開展網絡零售與物流配送一體化服務建設試點,提高網絡零售配送效率,改善消費者體驗。
——推進自動識別、可視化等各類先進適用技術的應用,提升從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采購供應、分銷配送、售后服務、再制造直至報廢回收的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提升農產品、食品、藥品等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健康和安全的重點領域物流信息化水平,提高冷鏈物流信息管理和質量保證水平。
(五)加快物流信息化標準規范體系建設
——加快研究和制定物流信息技術、編碼、安全、管理和服務標準。研究推廣產品與服務分類代碼、物流單元編碼、托盤編碼等物流信息分類編碼標準,物流數據元、物流單證等物流信息基礎標準,條碼和射頻識別(RFID)等物流信息采集標準,信息系統接口、信息交換規范等物流信息交換標準,物流業務流程等物流信息管理標準。
——研究推廣條碼、射頻識別等技術在倉儲、配送、集裝箱和冷鏈等業務中的應用標準。推進汽車及零部件、食品、藥品、紡織品、農資和農產品等重點行業物流信息化應用標準體系逐步完善。
——促進數據層、應用層和交換層等物流信息化標準的銜接,推動物流信息化標準體系建設。
——支持行業協會、重點龍頭企業、物流信息服務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參與物流信息標準的制定和宣貫工作。
(六)加快物流信息化軍民結合體系建設
結合軍事物流和民用物流的優勢與特點,探索物流信息化軍民共建互促機制。借鑒軍事物流物品統一編碼的成熟經驗,促進整體物品編目體系建設和實施工作。提高物流信息共享水平,合理配置物流資源,探索軍民結合的物流發展模式。推動聯動機制建立,發揮軍事物流的快速響應優勢,提升社會應急物流的運行效率。通過共建互補,在物流信息采集、處理和利用以及物流監管領域有效提升技術和管理水平。
(七)推進物流相關信息服務業和信息技術創新與發展
——以應用帶動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通過政策和資金支持,帶動信息服務企業、電子商務企業、電信運營企業、軟硬件廠商和系統集成企業積極參與物流信息化建設。重點支持一批物流信息服務企業創業、創新和做大做強。支持以信息化帶動供應鏈金融等服務創新。
——積極推進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重點支持電子標識、自動識別、信息交換、智能交通、物流經營管理、移動信息服務、可視化服務和位置服務等先進適用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支持重點企業開展第三代移動通信(3G)、3S(GNSS、GIS、RS)、機器到機器(M2M)、RFID等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在物流領域的創新與應用。大力支持TD-SCDMA等移動通信技術和北斗導航等全球導航技術在物流管理中的應用。支持利用軟件即服務(SaaS)、平臺即服務(PaaS)、云計算等技術,開展物流信息技術服務平臺建設試點,提高物流信息化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推廣和應用水平。在裝備制造、食品、藥品、危險化學品、煙草等具有高附加值或需重點監管的行業,開展物聯網應用試點。支持智能交通系統(ITS)、物流基地綜合管理系統、智能集裝箱管理系統、物流信息管理系統(LMS)以及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信息化管理系統等的開發和應用。
——加強信息安全技術創新和應用,研究和實施物流信息安全管理辦法,加強物流信息安全體系建設。
2022-09-23 10:56
2022-09-23 08:51
2022-09-22 11:13
2022-09-08 10:06
2021-12-15 10:50
2021-12-15 10:41
2021-10-20 09:38
2021-09-29 17:19
2021-09-26 20:25
2021-09-08 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