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質化產品的低價搏殺,低標準甚至“零首付”的購機條件,讓人瞠目結舌的新品開發速度,乃至從客戶信息到海外并購的幾近不擇手段的白熱化競爭……
近年來,亂象叢生、問題頻發一直與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高歌猛進的發展相隨相伴,特別是今年以來,外資品牌也主動介入價格戰,更是有愈演愈烈之勢。
毋庸諱言,競爭,一直是中國工程機械市場發展的主旋律,這既造就了工程機械行業十年的輝煌,同時與之伴生的惡性競爭也造成了行業的無序發展。
外資加入混戰
4月上旬,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挖掘機械分會在其網站和微信中正式發出關于中國挖掘機械行業市場不當競爭的警示函。函內提及,在中國挖掘機械行業整體環境依然嚴峻的情況下,部分領先的制造企業采取了降價、延長保修期、低首付的銷售政策,有過度競爭傾向,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增加了行業整體的經營風險,影響了中國挖掘機械行業平穩、理性、有序發展。
據一位昵稱為“工程機械大佬”的微博網友透露,此次警示函的出現與他發布的某品牌22噸新挖掘機以59.5萬元的售價推向市場的爆料有關。
在他的微博里,有該品牌挖掘機的促銷截圖,型號為LD6220D的一款挖掘機在4月份團購價僅為59.5萬元,并強調此為行業惟一的震撼價,而市場同機型同品質的價位都在83萬元左右。
記者隨后致電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挖掘機械分會,分會秘書長李宏寶稱,上述挖掘機事件并不是促使分會發出警示函的惟一原因,而是在調研過程中,分會了解到外資品牌包括卡特彼勒、小松等也都有主動降價、積極促銷等行為,從而加速了行業整體過度競爭的態勢。
在李宏寶看來,外資品牌主動加入價格戰,可能與國產工程機械品牌一度50%的市場份額有關。更重要的是,或許是這些外資品牌制造商已經意識到,經過數輪的價格戰以及高風險的銷售策略,使得國內工程機械企業發展動力不再,因而會在這一時期祭出價格這一武器,希望能給予競爭對手最后一擊。
而造成這一根源主要在于產能的嚴重過剩。2012年前的十年,是中國工程機械飛速發展的時期,尤其是2010年,在4萬億元內需政策的拉動下,一夜之間,幾乎所有工程機械企業都上馬挖掘機生產線,產能少則千臺,多則十萬臺。
然而,好景不長,當工程機械企業產能擴大以后,國內市場如夢似幻般的需求突然消失了。雖然每家工程機械企業都在努力開拓海外市場,可在全球經濟衰退的環境下,海外市場的容量也有限,產能過剩在所難免。
2025-04-27 18:25
2025-04-27 18:18
2025-04-24 13:29
2025-04-21 08:38
2025-04-20 07:42
2025-04-19 09:16
2025-04-18 09:06
2025-04-18 09:06
2025-04-16 13:34
2025-04-16 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