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在哈爾濱海鷹機器人制造有限公司,伴隨著工程師加工零部件的巨大噪音,一個帶著迎賓條幅的機器人轉動著“身子”,向前來參觀的記者打招呼。
走進位于哈爾濱經開區哈南新城的哈爾濱機器人產業園區,稍不注意,就會誤以為是落入了某個電影片場,在虛擬世界中完成了一次“未來穿越”:移動自如的迎賓機器人,有“眼”有“腦”、能精確切割鋼鐵的智能機器人,續航時間近5小時、進行森林防火遙控檢測的無人機,在產品包裝流水線上精準作業的機器人……那些曾經只屬于科幻小說的情節,那些曾經漫游在人類想象力邊際處的超炫技術,如今,不僅成為現實,而且在規模化發展的路上加速前進。
服務機器人:
做人不愿意干的事
作為我國“老工業基地”,哈爾濱市匯聚了一批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在機器人研究方面處于國內領先地位的高校和專業人才。憑借這一優勢,黑龍江省近年來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步伐,進一步釋放科技資源潛力。
以哈爾濱工業大學等科研院所為依托,黑龍江大力促進機器人領域科技成果轉化以及產業化。2013年,全省第一個機器人產業園區落戶哈爾濱經開區哈南新城,積極培育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產業。
在海鷹公司的廠房內,隨處可見尚未組裝完整的機器人配件。海鷹公司總經理劉哈生告訴記者,公司已經為深圳、北京、上海、合肥、蘇州昆山等地的20多家餐廳生產制造安裝了成套的餐飲服務機器人。“經濟發達地區對于餐飲機器人的需求量很大。”劉哈生說。
早在2012年,劉哈生就在哈爾濱中央大街開設了一家機器人主題餐廳,餐廳內的機器人可以完成炒菜、煮水餃、煮面、地面送餐、空中傳菜等5種“規定動作”,這些機器人全部由劉哈生帶領團隊研制。
從一位技術工程師、科普工作者轉型為機器人公司總經理、機器人餐廳總工程師,劉哈生的職業大跨越背后,是我國服務業的結構變化。
近年來,人工成本高、招工難、職工管理難等一系列問題令餐飲企業頭痛,大大阻礙餐飲集團的發展。劉哈生從中看到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可能。“用機器人代替普通員工進行送餐、炒菜等服務,能大大降低企業運營成本,解決企業管理難題。”劉哈生說。
工業機器人:
做人干不了的事
哈爾濱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溫善騁說,目前有近50家高科技企業落戶哈爾濱機器人產業園區。隨著落戶園區企業數量的增加和種類的完善,將逐步建設園區內機器人企業間的閉合產業鏈,并與經開區內8000余家制造業企業形成協同發展效應。
未來,哈爾濱機器人產業園區將立足機器人產業化和示范應用兩個環節,面向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領域,聚焦機器人本體、精密減速器、伺服驅動器和電機、控制器等機器人核心部件、機器人系統集成等重點方向,力爭打造我國北方最大的產業機器人基地、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發中心、高端制造中心、服務中心和應用中心。
在哈爾濱行健智能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廠房里,帶著電子眼的設備隨著一個個不規則的凹槽圓周前進。公司介紹資料上的專業術語讓記者一頭霧水:螺旋板式換熱器視覺跟蹤焊接機器人、磁力爬行視覺跟蹤切割機器人、曲面板坡口切割機器人……
行健機器人公司董事長、總工程師王宗義介紹說:“我們的焊接、切割機器人就是鋼鐵裁縫”。行健公司主要從事的就是焊接切割智能化自動化裝備的研發和生產。
在生產車間的一邊,一個機器人正用電子眼對不規則的焊縫進行精確跟蹤。一位技術人員向記者介紹說:“這工作精度要求太高,人工焊接根本無法做到,但對于機器人來說卻是一項非常簡單的工作,而且不會腰酸背痛。”在重大型裝備、造船、核電、化工壓力容器領域的焊接切割,由于產品往往不規則,很難實現自動化生產作業,加上視覺跟蹤大大提高了技術門檻,國外的技術積累也十分有限,可借鑒的不多。“因此,在不好實現自動化的領域,我們與國外的起跑線基本是一樣的。”王宗義說。
說到今年在一次焊接與切割展覽會上經歷的一幕,王宗義一臉驕傲:“一老外問行健是不是一家中國公司,我們特高興地告訴他,這是一家純中國的機器人公司。”
2025-07-03 09:04
2025-07-01 15:26
2025-07-01 09:48
2025-06-30 08:14
2025-06-28 18:07
2025-06-26 14:36
2025-06-26 10:47
2025-06-23 09:11
2025-06-16 11:40
2025-06-16 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