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4日,在德國慕尼黑舉辦的Automatica 2025展會上,“Robotics on the Move”成為核心主題之一。該展不僅聚焦協作機器人(cobot)輕松融入中小企業,也強調了AI與“智能移動”的結合趨勢,體現出“未來職場”正邁向人機新協同時代。
隨著勞動力短缺和生產效率提升需求的持續增長,越來越多企業引入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以補足人力空缺。瑞典Fanuc展出了機器人三明治制作方案;日本Yaskawa則展示了基于機器人技術的智能餐飲應用,這類示范表明傳統工種正由機器人“協作替代”。
中小企業同樣成為自動化受益對象。德國Epson與當地中企Bender+Wirth合作,使用Scara機器人搭建低成本貼片解決方案,Epson提供員工培訓工具,使企業技術門檻降低。Bender+Wirth總經理Martin Bender表示:“經過Epson培訓后,一名本地員工即可建立自動化系統,簡便高效。”
中小企業推動機器人普及的另一核心是法規適配。德國Fraunhofer IFF推出的數字協作機器人風險評估系統,獲得專利,可滿足不同企業自主評估安全性需求。Fraunhofer IFF人機中心系統部主任Dr.-Ing. Roland Behrens表示:“我們的系統使中小企業無需外包,即可以成本可控的方式完成安全評估。”
在自動化成本控制方面,德國igus推出低成本協作機器人方案,單價僅5,000歐元,廣泛適用于注塑行業。例如其10,000歐元設備在半年即可收回成本。低價設備與自主學習能力的結合,為中小企業的自動化策略提供現實可行路徑 。
AI正成為驅動機器人向多場景轉型的關鍵。丹麥Universal Robots帶來了“UR AI Accelerator”工具,支持在協作機器人上安裝AI模塊。臺灣Delta Electronics展示的Cognibot Kit則賦予其D Bot系列視覺、語音及AI能力,使其具備多任務處理能力。Delta全球智能機器人系統總監Michael Mayer-Rosa指出:“我們的Cognibot Kit使中小企業也能快速部署認知協作機器人。”
展會強調,機器人正從被動執行向主動智能轉型。Automatica官網提到,機器人將不只是“執行命令”,將能主動感知環境并自主決策,為未來職場提供更自然的協作形態。
Autonomic決策、AI視覺賦能、多模式人機交互、語音編程……這些發展方向正成為Automatica展會亮點。與其說機器人代表“替代人類”,不如說它正與人協同、共同“移位”職場邊界,讓繁瑣勞動由機器人完成,讓人類更聚焦創造性任務。
2025-07-01 15:26
2025-07-01 09:48
2025-06-30 08:14
2025-06-28 18:07
2025-06-26 14:36
2025-06-26 10:47
2025-06-23 09:11
2025-06-16 11:40
2025-06-16 08:15
2025-06-16 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