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數據應用的條件
1、基礎數據的真實性。要使用大數據,就必需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尤其是基礎數據的真實性。當前,GDP、吞吐量、貨運量、倉儲設施、投資額、主營收入等數據都有水分。地方GDP加總超過國家GDP,集裝箱重復裝卸計算吞吐量,關聯企業互開發票增加銷售額等,致使數據失真。因此,改革考核體制、改革統計體制已是當務之急。
2、數據要能聚焦成指標。數據本身是枯燥的、雜亂的,但形成指標后便具有生命。科學地設定指標,確定指標間的勾稽關系,才能準確地判斷事物發展的規律和路徑。先行指標有重要指導作用。數據的負面影響是信息污染,影響判斷。
3、不同數據體系要互聯互通。在市場化條件下,數據是資源和產品。利益分割使信息孤島現象更為嚴重,甚至于公共信息都被當作部門利益而壟斷起來。部門數據、行業數據、企業數據、國際數據相互割裂,大數據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4、積累準確的參數。在實際工作中,基礎參數極為重要,尤其是是臨界參數。參數是基準,木直中繩,參數就是木工打出的那根基線。在我國,貨幣發行量、貨幣流通量、每百平方公里道路里程、倉儲業投資規模、物流園區投資規模、港口數量和吞吐規模、物流強度、投資強度、投入產出比、均缺少基準,才出現了貨幣超發行,通貨膨脹,港口過剩,產能過剩等問題。
5、先進的數據應用理念。如果數據是客觀的,使用數據的人還要有先進的應用理念。這與經驗、學識、能力有關。決策,尤其是與企業命運有關的決策,不能參雜私念和人情因素。如果我們認真追究產能過剩形成的原因、追究投資失誤的原因,都與理念有關。
四、大數據下供應鏈金融發展的趨勢
一是向信用擔保方向發展。電商企業根據自己掌握的數據,對客戶的業務、信用進行分析,在安全范圍內提供小量、短期融資,把沉淀在網上的無成本資金盤活。電商規模越大,沉淀資金越多。如果加上吸收存款功能,就變為金融機構;在大數據的引導下,銀行業也會釋放出這種靈活性,這樣,信用擔保就不僅僅限于大企業,而是可用于中小企業,業務范圍將大大擴展。
二是向著實物擔保方向發展。任何時候,實物擔保都不可或缺。它是電商融資和銀行融資的安全底線,要保證實物的真實性和安全性,需要物流企業與之配合。
三是商貿、金融和物流三方合作建設供應鏈金融平臺。平臺是大數據的匯集者。交易平臺與物流平臺集成、與支付系統集成、與交易融資系統集成,達到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商流的無縫隙連接;確保交易資源真實可靠、貿易行為真實可靠、擔保物變現渠道暢通、擔保物價格波動監控實時等。
綜上所述,大數據正在影響和改變我們的時代,供應鏈金融將是其最大的受益者,它把交易變得更安全、快速、可靠,把供應鏈連成網絡,把經濟引入“計劃”,金融“潤滑”更加有效。
2025-06-10 11:04
2025-06-10 10:49
2025-06-10 10:08
2025-06-10 10:08
2025-06-08 21:08
2025-06-07 15:24
2025-06-07 15:22
2025-06-06 13:54
2025-06-06 13:47
2025-06-01 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