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Industry 4.0),是德國政府和工業界定義的制造業的未來藍圖。現在,人類正在進入“工業4.0”時代,即實體物理世界和虛擬網絡世界融合的時代。
1、工業4.0 與以往工業革命有何不同?
我們在談到工業轉型帶來的變革時,往往容易看到其代表性的技術特征,而忽視促使其轉型的最原始的驅動力,即對于新價值創造的永恒追求。如果說前三次工業革命從機械化、規模化、標準化和自動化等方面大幅度地提高了生產力,那么工業4.0與前三次工業革命最大的區別就在于:不再以制造端的生產力需求為起點,而是將用戶端的價值需求作為整個產業鏈的出發點;改變以往的工業價值鏈從生產端向消費端、從上游向下游推動的模式,從用戶端的價值需求出發提供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并以此作為整個產業鏈的共同目標,使整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實現協同優化:這一切的本質是工業視角的轉變。
工業4.0的概念有三個支撐點:一是制造本身的價值化,不僅僅是做好一個產品,還要將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浪費降到最低,實現設計、制造過程與用戶需求相配合;二是讓系統在制造過程中根據產品加工狀況的改變自動進行調整,在原有的自動化基礎上實現系統的“自省(Self-Aware)”功能;三是在整個制造過程中實現零故障、零隱患、零意外、零污染,這就是制造系統的最高境界。
在現今的制造系統中,存在著許多無法被定量、無法被決策者掌握的不確定因素,這些不確定因素既存在于制造過程中,也存在于制造過程之外的使用過程中。前三次工業革命主要解決的都是可見的問題,如避免產品缺陷、避免加工失效、提升設備效率和可靠性、避免設備故障和安全問題等。
這些問題在工業生產中由于可見、可測量,往往比較容易加以避免和解決。不可見的問題通常表現為設備的性能下降、健康衰退、零部件磨損、運行風險升高等。這些因素由于其很難通過測量被定量化呈現,往往是工業生產中不可控的風險,大部分可見的問題都是這些不可見的因素積累到一定程度后造成的。因此,工業4.0的關注點和競爭點是這些不可見因素的避免和透明呈現。
工業4.0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制造過程和制造價值向使用過程的延伸,不僅僅關注將一個產品制造出來,還應該關心如何去使用好這個產品,實現產品價值的最大化。產品的創新和價值的創造不再僅僅以滿足用戶可見的需求為導向,而且要利用用戶的使用數據創建使用情景模擬,從情景模擬中找到用戶需求的缺口(GAP),這些缺口我們稱之為“不可見的需求”,對此即便是用戶自己都很難意識到。
2、未來賣給用戶的不再是產品,而是有價值的能力!
買汽車的人都會提出省油的需求,各家汽車制造商因此致力于改進車型和發動機讓車子更加省油,卻很少去關注用戶的駕駛習慣對于油耗的影響。同時,駕駛習慣對于用戶而言也是不可見的,因此不會有用戶要求汽車具備管理駕駛行為的功能。由此可見,工業4.0時代的市場競爭會從以往滿足客戶可見的需求向尋找用戶需求的缺口轉變。以往我們將產品賣給客戶之后就幾乎到達了生產價值鏈的終點,然而工業4.0時代將價值鏈進一步延伸:以產品作為服務的載體,以使用數據作為服務的媒介,在使用過程中不斷挖掘用戶需求的缺口,并利用數據挖掘所產生的信息為用戶創造價值。
2025-06-01 18:37
2025-05-31 19:52
2025-05-31 19:49
2025-05-26 12:52
2025-05-26 09:00
2025-05-22 15:01
2025-05-21 20:49
2025-05-21 13:31
2025-05-18 16:04
2025-05-17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