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就是一次重生”
上世紀90年代末,電動自行車作為新型交通工具出現在中國大地上。張天任敏銳地意識到,動力電池將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巨大商機。
說干就干。1998年,張天任不惜重金聘請復旦大學教授駐廠研發攻關,他和專家、技術人員一起埋頭實驗室,對電池極板的厚度、硬度、間距等每一項數據進行組合分析……并最終成功研發出“閥控式密封鉛蓄電池”。同時,為進一步延長電池使用壽命、提高電池一次續航里程,天能集團又研發出“電動助力車專用蓄電池”。
1999年,在廣西桂林舉行的第二屆全國電動自行車里程大賽上,設了一個質量底線——達標獎(40公里),一等獎要求跑60公里,而一旦跑到70公里以上,即可獲得特等獎。而裝載“天能”電池的電動車跑了100公里以上,讓其他的選手望塵莫及。贏得了比賽的天能電池,同樣也贏得了市場,2001年天能電池銷售收入首破億元大關。
前瞻的戰略決策,爆發的市場需求,高效的產銷布局,張天任帶領天能集團大踏步前進。2005年天能集團產值突破10億元大關。
繁花似錦之際,張天任并未被巨大的成績遮住雙眼,他清醒地意識到天能進一步發展的天花板。在張天任看來,未來的競爭是人才、資本、機制的綜合競爭。
“小富即安的思想是企業發展的最大桎梏,如果只滿足于小國寡民、惟我獨尊的絕對控制局面,就永遠不可能真正地做大、做強、做久、做優。”張天任在內部不止一次地表示。
思前想后,上市是唯一的答案。上市不僅僅是募集到資金,事實上,當時天能集團的現金流相對充裕,并不急需現金,更重要的是,通過上市能規范化治理,打開天能的視野和格局,吸納更多的人才,擊破企業進一步向上發展的天花板。
張天任決定帶領天能上市,但大家理解不一,內部反對聲音不小,他力排眾議,大刀闊斧,引進了香港新世界公司、美國普凱基金等,讓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入駐公司進行審計,變家族企業為股份制公司。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7年6月11日,天能集團旗下公司天能動力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成為中國動力電池第一股,名動香江。
天能集團董事長助理吳飛是張天任在讀EMBA時的同學,后來被張天任納入麾下。他說,張天任在公司內部非常提倡“鷹的文化”,“鷹到一定年紀時便會拔掉自己老化的羽毛、喙、爪,讓其重新生長。天能上市,就是一次重生。”
“綠色,才能可持續”
天能集團取得的成功給張天任帶來了更多的榮譽和社會職務,他也在2013年年初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張天任告訴記者:“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是黨和人民對我的信任,是浙江、湖州和長興人民對我的重托,這是沉甸甸的責任。”
繁忙的工作之余,張天任親自組織調研,一字一句地撰寫“兩會”建議。每年全國“兩會”,張天任都會帶去反映一線行業問題,反映農村問題的建議。譬如,2014年“兩會”期間,他的提案《關于加快出臺廢鉛蓄電池回收管理政策的建議》引發廣泛關注。
廢舊鉛蓄電池的回收利用一直是該行業的一大難題,并且還曾因此引發過“環保風暴”。在張天任看來,環保問題能否徹底解決,不僅關乎鉛酸電池這一細分領域的未來,也關乎著中國整個能源產業的未來。
2009年6月,天能集團投入18億在長興吳山工業園區建設循環經濟產業園,一期工程已于2012年建成投產,工廠污水實現了零排放,鉛回收率達到99.9%以上,成為國內乃至國際先進的廢電池無害化回收基地和再生鉛示范工程。該項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規模化、無害化年回收處理15萬噸廢鉛蓄電池。同時,天能集團(濮陽)循環經濟產業園也正在建設之中。
據吳飛介紹,一個約10斤重的廢舊鉛蓄電池,經過脫硫、結晶和低溫熔煉等工序,可產生將近7斤的再生鉛,5兩多聚丙烯塑料,2斤的硫酸鈉,這些有價物質全部可以再利用,可以說將廢舊電池“吃干榨凈”。
“現在我們不僅能夠將自產的廢舊鉛蓄電池大部分回收再利用,而且也可以回收社會上其他廠家生產的廢舊鉛蓄電池,天能集團希望能為整個行業的環保切切實實做點事,出分力。”吳飛說。
全球領先的綠色能源解決方案商,是張天任給天能集團制定的愿景。張天任告訴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此前在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時,到湖州調研就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充分認識并發揮好生態這一最大優勢。”張天任一直把這句話作為天能集團發展中的指導精神,“做工業企業和保護環境并不矛盾,所有產業自身要有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識,要從事綠色生產,這樣才能做到可持續發展。”
2025-06-27 09:29
2025-06-27 09:27
2025-06-27 09:26
2025-06-27 09:25
2025-06-27 09:16
2025-06-27 09:15
2025-06-26 14:52
2025-06-26 14:50
2025-06-26 14:48
2025-06-26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