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求實現物流與電子商務相互促進
2015年底東盟共同體的建成,為實現貨物、服務、投資、資本和技術勞工在區域內的自由流動奠定了基礎。這五大要素中,貨物的自由流通最為基本。2014年世界銀行發布的160個國家的“物流表現指數”中,泰國位列第三十五,在東盟國家中排名第三。為繼續提高泰國物流業發展水平,泰國政府制定了《2013年—2017年泰國物流系統發展戰略》,計劃將泰國建設成為湄公河流域國家的貿易與服務中心以及亞洲貿易門戶。
為了優化本國的物流行業,目前,泰國有關部門正在修改《郵政法》,試圖為泰國郵政引入競爭機制。“由泰國法政大學教授牽頭起草、修改的新泰國郵政法草案初稿有望于今年提出,如果新郵政法能夠獲得通過,將有望刺激泰國郵政的進一步發展”,萬國郵政聯盟亞太地區協調員劉中林對本報記者表示。
“泰國郵政正在改變傳統服務模式、引入創新服務類型,不斷貼近客戶生活方式和商業需求。”阿利亞介紹說,根據《2013年—2017年泰國物流系統發展戰略》,泰國郵政著眼于增強國內和地區兩個層面的競爭力。
同時,在電子商務方面,泰國商業部正在推動電子商務實名注冊,規范電商市場。泰國商業部商業發展廳副廳長樂達娜表示,商業部正吸引微型電商進行電子商業登記,以增加商家可信度。按照目前規劃,今年內將吸引6萬家個人、法人、在線商店等進行電子商務登記。這將有助規范泰國電商市場,擴大電商總體規模,客觀上有利于促進泰國郵政和物流行業的發展。
基礎設施差距制約了跨境物流的發展
就東盟區域而言,各國郵政行業發展情況不一:新加坡、馬來西亞的郵政公司,屬于上市企業,發展狀況良好;泰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的郵政企業,屬于國有公司,發展狀況一般;緬甸、文萊,郵政行業還未改革,仍由國家公務員負責;越南、老撾和柬埔寨等國的郵政,雖然已經完成公司化改革,但發展速度十分緩慢。“東盟各國的郵政行業發展情況存在較大差距,但基本上與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吻合”,劉中林表示。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客座高級研究員亞歷克斯·卡普里認為,基礎設施質量的差距是影響物流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新加坡和泰國等較為發達的東盟國家與其他欠發達地區的基礎設施質量存在較大的差距。基礎設施中的“硬件”包括港口設施、公路和鐵路,“軟件”則包括與當地海關相連接的電子數據與電子信息平臺等。
目前,東盟擁有大量的“非關稅措施”,造成了貨物的延誤,增加了該地區跨境貿易的成本。非關稅措施包括不同類型的邊境管制、特殊進入要求、安全標準、價格控制、原產地限制等。盡管東盟國家之間有95%的跨境貿易享有免稅待遇,非關稅措施仍然構成了挑戰。
東盟成員國之間尚未實現服務和勞動力自由流動,這意味著東盟地區的物流行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未來東盟各國發展跨境物流需要更加關注通關和運輸的便利化”,劉中林表示,目前很多運輸車在邊境交割貨物,如果不同國家之間能夠達成合作,互相發放跨境運輸通行證,將會使通關運輸更加便利。如何在通關運輸方面“開綠燈”,將對東盟一體化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
卡普里介紹稱,東盟國家正在推動“東盟單一窗口”,目前正處于試點計劃階段,該計劃完成后,東盟各成員國將允許貿易者一次性提交通關信息,各國相關部門對這些信息進行電子化一次性同步處理以及一次性審批的通關,歐盟已采用類似做法多年,大大簡化了貨物通關手續。
顛覆性技術和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將為跨境物流提供巨大機遇,新型的物流模式將應運而生。物流公司在區域互聯互通中扮演著推動者和服務商的角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以及新興的“共享經濟”使得上述趨勢成為可能。
2025-04-21 08:38
2025-04-20 07:42
2025-04-19 09:16
2025-04-18 09:06
2025-04-18 09:06
2025-04-16 13:34
2025-04-16 11:09
2025-04-16 09:03
2025-04-15 09:28
2025-04-13 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