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站在設計師的角度,設計師往往會想,企業都有自己的考量,用傳統的思維去設計一款產品,先試水,然后再去驗證市場的反饋情況,最后再第二代產品上做全面的改進。
這種思維也是錯的,對很多創業型的
公司而言,第一次開發就已經是在賭注。因此,機器人外觀設計師與機器人企業家們基本上是缺少溝通的,可說基本上沒有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
另外在設計上,不同設計師設計的風格都會不一樣,北京智能佳科技有限公司設計總工程師喜歡用海洋的色彩去給機器人外觀注色,這樣可以讓機器人更有親和力。
我們應該更多的從購買人群去分析,比如:早教機器人,使用人群3-10歲小孩,購買人群是20-30歲父母,一個是真正的使用人群,一個是購買人群。因此,更多的會從媽媽的角度去分析設計。
另外機器人設計需要突出一個點,比如:頭部、屏幕、行走等等,突出一個點,然后圍繞一個點來設計,許多專業設計師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去設計,在產品上一定會突出差異化,讓產品有所不同,才能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也有設計師注重采用動物的形狀去設計機器人,很多設計產品設計師表示:“針對早教機器人而言,小孩子往往對動物比較好感,所以采用可愛動物的形狀去設計外觀,讓設計更貼合用戶。”
再反觀站在機器人企業家的角度去看設計,一些企業在設計產品外觀上,往往是站在功能的角度去設計,因此,在產品外觀上,有所犧牲是正常的,但最終的產品形態會給人產品有點拼湊的感覺。
當然最終的選擇還是終端的消費者,但是在設計界的評分是不高的。
任何產品的開發,第一代產品很關鍵,必須要體現差異化,要從產品的獨創性上去表達,一定是我有別人沒有的東西。
從產品的設計上去講,當我們有獨有的視覺后,我們要在產品里找基因,如果第一代、第二代產品上找不到基因,那在后續的第四代產品上一定能找得到基因。
產品的基因將會融入到
品牌上,再通過獨特方式去宣傳,最終,賣產品的最后一定是在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