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4.0”的大潮之下,機器人產業迎來高速增長期,而在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連年增長的形勢下,不少業內人士看到了“火熱”背后的擔憂。
兩會期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經信委主任牛弩韜提出《關于促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直指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高速發展的火熱局面下,還存在一些亟須盡快解決的“冷”問題,比如應用密度偏低、中高端技術人才稀缺、缺少可參與國際競爭的骨干企業等。
看似“高端”的機器人產業不得不面對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低附加值、低毛利率等現實。在資本追逐和地方政府熱捧下,上述《建議》亦提出,要防止地方“一哄而上”,形成新的產能過剩。
“機器人產業低水平重復競爭形勢嚴峻。”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首席執行官羅軍認為,雖然市場經濟條件下無法阻止不具有實力的企業進入到某個行業,但是政府的產業扶持資金起到了一定的引導作用。
機器人熱背后的冷思考
從《變形金剛》中的汽車人到《星際穿越》里的智能機器人,在虛擬世界中,公眾對機器人的熱情越來越高。現實中,在工業和服務兩大領域,各級政府和資本市場也對機器人傾注了諸多厚望。
工業機器人是集計算機、控制論、機構學、信息和傳感技術、人工智能、仿生學等眾多學科先進技術于一體的高端產品,被認為是未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競爭熱點。坐擁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和最大的制造業體量,中國機器人產業正面臨一場空前盛宴。
兩會期間,機器人產業也成為人大代表關注的熱點。牛弩韜提出的《建議》顯示,近年來,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張,應用領域進一步擴展,自主品牌發展壯大。目前我國正在服役的機器人已占全球總量的9%左右,2015年中國市場工業機器人銷量同比增長36.6%。
在連續幾年增速超過30%的背景下,有券商報告預測,未來10年,全球工業機器人行業將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期。隨著中國核心零部件技術的不斷突破,工業機器人的價格下降速度將遠超前期,從而導致工業機器人向除汽車以外一般行業的迅速擴張。
在表面的火熱背后,機器人產業的高速增長早已引發業內擔憂。牛弩韜在議案中直言,雖然現在全國各地發展工業機器人的熱情高漲,相關企業也像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但企業規模普遍很小,即便是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的新松機器人公司,相較國外大公司也遜色不少,很難真正與之抗衡。
此外,《建議》還顯示,我國工業機器人在技術水平上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較大,國產工業機器人以低端為主,而高端市場主要被日本和歐美占據。據初步統計,2015年國內企業銷售工業機器人總量超過2.2萬臺,而外資企業在我國銷售工業機器人總量約4.8萬臺。
防止形成新的產能過剩
盡管技術水平仍差距不小,但這并未影響資本市場和地方政府對機器人的熱捧。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以來兩市已有超50家上市公司并購或投資了機器人、智能自動化項目。
機器人產業園也遍地開花,有券商統計顯示,全國已建或擬建的機器人相關的產業園(基地)已經超過30個,現有地方機器人產業園到2020年的規劃投資額超過5000億元。
“雖然機器人產業看上去很美,但仔細看令人憂慮,甚至有如履薄冰的感覺。”一家中型工業機器人企業負責人曾向記者坦言,對部分企業來說,這個“餡餅”也可能是“陷阱”。
對此,《建議》認為,針對目前工業機器人項目投資過熱局面,國家要加快制定發展規劃,明確發展重點和發展步驟,合理布局工業機器人產業,研究制定行業標準和認證規范等,設置必要的準入門檻,防止地方“一哄而上”,低水平、盲目重復建設,在國家去產能的宏觀形勢下,形成新的產能過剩。
“真正的機器人是機器加人工智能。”羅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動化的裝備還必須加上“人工智能”才稱得上“機器人”,我國對下一代機器人的重視還不夠。
“引導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牛弩韜在議案中也建議,要搶抓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戰略機遇期,高度重視并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健全完善資金、金融、稅收等綜合扶持政策體系。
2024-12-29 08:45
2024-11-16 10:25
2024-11-16 10:23
2024-11-02 08:58
2024-09-01 08:07
2022-09-13 10:13
2021-10-12 10:11
2021-08-28 10:40
2021-08-28 10:33
2021-08-28 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