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化在發展制造業的過程中切身感受到,物流業是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既涉及調結構,又關系降成本。目前占貨運總量75%以上的公路物流總體水平不高,企業供應鏈管理水平上不去,利潤很大一部分被物流吃掉了。徐冠巨介紹,2003年傳化物流建成杭州公路港,在全國首創“公路港物流服務平臺”模式,實現“物流+信息化”的創新。這個系統,相當于為我國公路網“硬件”裝上“軟件”。目前,傳化物流已在全國80多個城市落地項目,在全國11個省市進行了網絡布局,為超過200萬輛卡車和卡車司機、3萬家以上的物流企業、20萬家以上的貨主企業提供服務。通過實現及時配貨,降低綜合物流成本40%以上。
傳化計劃到2022年,在全國170個城市分別建設物流樞紐基地和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形成開放共享的公路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平臺實現超過2000萬輛卡車的高效調度。
加快兩化融合 打造“杭州智造”
李善通是浙江力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多年從事商品質檢工作的他深感國內工業企業對于穩定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有著巨大需求,他創立這家公司的目的就是為制造工廠提供“工廠物聯網+智能制造管理軟件+信息集成”解決方案,通過自主研發的“制造云+工業物聯網+視頻網”技術幫助工廠通過智能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市場響應能力和生產效率,增強企業競爭力。自2011年推廣至今,這個只有162人的公司已累計為81家傳統制造業客戶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營業額從2014年的2000萬元增長到2015年的5600萬元,今年有望達到2.8億元。目前,公司全年訂單已排滿。
李善通介紹,力太科技五年來的智能制造推廣實踐證明,基于國情開發的技術和方案,使我國企業的智能制造改造無需大的投入,大大降低了參差不齊的制造企業進入智能制造的門檻,縮短了時間,使制造業能夠處在“馬上出發”的狀態,與國外企業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
春風動力就從智能制造中嘗到了甜頭。賴國貴介紹,春風動力早在2012年就統一規劃了“智能制造”建設整體方案,目前正在推進大規模個性定制數字化工廠建設,去年底,一期工程結束后,企業人均效率提升30%,設備利用率提升25%,庫存周轉率提升50%,產品生產周期縮短30%。
越來越多的杭州制造業正擁抱“互聯網+”。杭州正加快培育壯大以新型傳感器、智能測量儀器儀表、工業控制、3D打印、機器人、全自動智能化生產線等為核心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重塑杭州制造業新優勢。2015年,全市實施“機器換人”項目675個。根據《杭州市關于加快推進智能制造促進產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杭州將累計推進3000個“機器換人”技術改造重點項目,新增使用工業機器人2000臺,實施300個智能制造示范試點項目和100個“工廠物聯網”示范應用項目,創建50個“數字化車間”和10個“智能工廠”樣板。
截至2015年,杭州全市組織實施首批智能制造應用試點項目30項,娃哈哈、東方通信、華立集團等企業列入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示范試點,有8家企業通過國家兩化融合貫標認證。
當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為代表的經濟增長新動能與傳統動能改造提升結合后,杭州經濟激發出了強勁的“混合動能”。
2025-06-23 09:11
2025-06-16 11:40
2025-06-16 08:15
2025-06-16 08:11
2025-06-14 20:30
2025-06-13 09:41
2025-06-10 11:04
2025-06-10 10:49
2025-06-10 10:08
2025-06-10 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