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時代,變革的是什么?是人!近期,人工智能因alphago和李世石的人機大戰而備受矚目,曾經在眾人眼里遙不可及的機器人,如今已是家喻戶曉的“明星”。這場人機大戰,也讓觀者無比驚嘆機器人領域科技的快速發展。
市場潛力巨大
究竟工業機器人和“智能制造2025”、“工業4.0”的關系是什么?有人這樣比喻,工業自動化技術的變革是實現“工業4.0”的必要條件,互聯網技術在生產制造模式中的應用是實現“工業4.0”的充分條件,而工業機器人是實現自動化的重要一環。因此,實現“工業4.0”非常重要的一個突破口就是工業機器人。
實際上,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已經迎來大發展。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發布的行業調查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4.5萬臺,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隨著人力成本不斷上升,產業升級訴求日趨強烈,未來幾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仍將保持20%~25%的增長速度。
在智能制造領域,中國雖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
近年來,中國工業機器人的銷售處于快速增長階段,早在201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總銷售量開始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機器人市場,占比超過全球銷量的20%。據新戰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統計,2014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長26.4%,中國增勢最為迅猛,達到55%,年銷量為5.65萬臺左右。其中,養老助殘、救災救援、公共安全等多種型號服務機器人已經開始進入示范應用,清潔機器人、兩輪自平衡車和模型無人機等家用服務機器人已經進入消費市場。預計到2020年工業機器人銷量將達到15萬臺,保有量達到80萬臺;到2025年工業機器人銷量將達到26萬臺,保有量達到180萬臺。
鎖定發展重點
據了解,與機器人相關的新興產業包括無人機、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人工智能機器人等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發展空間較大。多個權威機構預測,到“十三五”末,我國機器人產業集群年產值預計將突破1000億元。因此,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及新一代機器人就成為下一步發展的重點。
其中,在工業機器人領域,要實現多關節工業機器人、并聯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的本體開發及批量生產,使國產工業機器人在焊接、搬運、噴涂、加工、裝配、檢測、清潔生產等方面的實現規模化集成應用。
在服務機器人領域,要重點開發養老助殘、家政服務、社會公共服務、教育娛樂等消費服務領域機器人;重點開發醫療康復機器人、空間機器人、救援機器人、能源安全機器人、無人機等特種機器人。
在新一代機器人領域,要積極研發能夠滿足智能制造需求,特別是與小批量定制、個性化制造、柔性制造相適應的,可以完成動態、復雜作業使命,可以與人類協同作業的新一代機器人。
在關鍵零部件上,要重點研發機器人專用擺線針輪減速器、諧波減速器、高速高性能機器人控制器、伺服驅動器、高精度機器人專用伺服電機、傳感器等產品。在傳感器上,要重點開發關節位置、力矩、視覺、觸覺、光敏、高頻測量、激光位移等傳感器,滿足國內機器人產業的應用需求。
在關鍵共性技術方面,一是攻克整機技術,以機器人的系列化設計和批量化制造,提高機器人產品的控制性能、人機交互性能和可靠性性能,提高機器人負載自重比、人機協作安全為目標,分階段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二是部件技術,以突破機器人關鍵零部件、滿足國內市場應用,滿足與人協作型機器人的關鍵部件需求,滿足新型機器人關鍵部件需求為目標,分階段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
產業基金助推
業內相關人士認為,機器人是集機械、人工智能、控制、電子、信息、材料、生物、醫學等多領域先進技術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具有應用范圍廣、輻射滲透力強、產業技術引領作用大等突出特點,其研發、制造和應用不僅促進相關學科領域的交叉融合,而且能夠促進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發展,在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升級換代、增強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方面具有根本性、廣泛性、關鍵性帶動作用。
據了解,有關部門正在考慮用產業基金方式支持機器人行業發展,從擴大市場消費、加大金融支持等多方面給予機器人產業實質性支持。
業內人士分析,以設立產業基金的方式支持機器人的發展,是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方式,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的有力舉措,可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同時,通過規范基金運作,積極引導和帶動巨量的社會資本向相關領域積聚,在以往科學研究與市場導向之間搭建起有效導向橋梁,營造持續、具有生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發展熱點和競爭熱潮,將在推動機器人產業加速發展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024-12-29 08:45
2024-11-16 10:25
2024-11-16 10:23
2024-11-02 08:58
2024-09-01 08:07
2022-09-13 10:13
2021-10-12 10:11
2021-08-28 10:40
2021-08-28 10:33
2021-08-28 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