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掃地機器人會把同一片地方掃上三四遍,因為它不能“看”,不知道什么地方已經清掃過了,不知道自己“在哪兒”。不過,“機器人保安...
家用掃地機器人會把同一片地方掃上三四遍,因為它不能“看”,不知道什么地方已經清掃過了,不知道自己“在哪兒”。不過,“機器人保安”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兒”。在上海安防博覽會上,G37展位的“安博”(Anbot)機器人SLAM技術受到關注。一家即將開張的博物館的負責人蔣女士對“安博”機器人很感興趣:“機器人保安很適合看守庫房。”這臺“安博”機器人是由國防科技大學機電與
自動化學院(簡稱國防科大三院)研發、湖南萬為智能機器人有限
公司成果轉化生產的。蔣女士估算了一下,判斷這臺機器人的價格相當于雇傭兩名保安一年的支出。“安博”配備遠程遙控的帶電防暴叉,可威懾或制服犯罪嫌疑人。它集成了定位及地圖構建(SLAM)算法。無疑,這套算法已能成熟地應用于民用商業領域,廠商提供的資料中,它還能在邊境線這樣的場合發揮作用。所謂SLAM技術,是指機器人在未知環境中,從一個未知位置開始移動,在移動過程能進行自身定位,同時建造增量式地圖,實現機器人的自主定位和導航。所謂增量式地圖,是指機器人通過傳感器與軟件算法的結合,能像素描師一樣,把你家客廳的地圖場景“畫”出來。這樣,它就能夠知道,哪塊地板曾掃過,哪塊地板沒有掃過。自主導航與定位,是機器人智能中的一項關鍵技術。那么,“安博”是如何實現SLAM技術突破的?廠商的說法是,國防科大按照“低成本硬件+高性能軟件”的思路進行研發。2011年,湖南省發改委批準成立了國防科大三院導航儀器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該中心旨在服務國家建設自主可控導航系統的技術創新和成[-1.30% 資金 研報]果轉化需求,創建北斗系列產品的民族自主
品牌,開展面向北斗應用的產品及系統研制和技術開發。所以,我們基本可以斷定,“安博”標配了北斗導航系統。此外,通過一些招聘網站可以發現,國防科大三院在過去一年中曾招聘負責機器人室外導航與定位的控制工程師,要求技術方向是激光SLAM的算法與運用。可以認為,“安博”主要依賴激光傳感來獲取周遭環境信息。哲學家說,我思故我在。中國制造的這臺“機器人保安”,雖然還談不上思考,但至少他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