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是高水平,“新”是新技術,這是每一個高新區的題中應有之義。然而,在經濟新常態的大背景下,審視江西省首個千億級工業園區——南昌高新區在發展升級中獲得的來之不易的成績,人們會發現,他的“高”與“新”,有著更為豐富的內涵。
南昌高新區之“高”,在于他把學習的目光投向了美國硅谷、法國索菲亞科技園、新加坡裕廊工業園等世界先進科技園區,把招商的目光投向了世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趨勢,全力推進航空、光電、生物醫藥以及軟件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
南昌高新區之“新”,在于他能創新地經營獨特的生態優勢,將科技、產業、生態、城市進行完美融合,在建設工業文明和城市文明時,高度重視與生態文明和諧共生的成果,并把生態優勢轉換成了產業優勢。
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
南昌高新區依靠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搶占創新制高點,贏得了發展的先機和主動權,成為江西省高端技術的集聚地和科技創新的主戰場,而園區創新能力得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是其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今年一季度產量比去年同期增加22%,僅噻托溴銨吸入粉霧劑銷售收入就增長了10倍。”這是記者在南昌高新區弘益藥業有限公司采訪時了解到的一組數據。在生物醫藥產業整體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弘益藥業憑借什么保持如此高的增長態勢?
“產品要有生命力,創新是關鍵,我們愿意花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去做研發,也就是當下強調的‘工匠精神’。”南昌弘益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朱丹告訴記者,公司自主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噻托溴銨吸入粉霧劑就是經過13年時間研發出來的。“投入很多,但非常值得,創新是企業的不竭動力。”朱丹說。
江西聯創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高新區一家主要從事LED外延、芯片、器件、背光源、光電控制器及半導體照明光源等生產的高新技術產業,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以上,公司生產的背光源銷量排名全國前三。江西聯創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營運管理部副經理鄒志敏介紹,這幾年公司一直在加大生產和研發投入,進一步提高了產品品質。“過去,我們需要依賴其他廠家的背光源導光板,現在我們能夠自己生產,不僅可以內配,還可以外銷,既節省生產成本,又有新的利潤增長點。”鄒志敏說。
在南昌高新區,企業的創新遠不止這些:聯創電子一季度產值同比增長14.2%,公司自主研發的運動相機鏡頭技術世界一流,國際市場占有率超70%;聯創宏聲加大研發力度推動產品升級,電聲器件市場占有率大幅提高,一季度產值同比增長54.9%;大族能源生產擁有世界首創的“三維立體卷鐵心變壓器”技術,一季度產值增幅為66.7%。截至目前,園區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已達300余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37家,占南昌市的40%。自主研發的國家級科技項目占江西省的40%左右,占南昌市的80%以上;研發與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3%;專利累計授權超過5000個。
建設新興產業集聚地
延伸光電光伏、航空制造、半導體照明、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有色金屬精深加工等戰略性支柱產業的循環經濟產業鏈;積極發展服務外包、總部經濟、文化創意等綠色低碳的現代服務業,配套發展商貿物流、資源循環利用等產業……南昌高新區緊跟世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趨勢,打造新興產業集聚高地。目前,南昌市五大戰略性支柱產業中,有四個在南昌高新區;江西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南昌高新區集聚發展了六個。
作為高新區最大產業亮點,南昌航空工業城是國家級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投資300億元,規劃用地20平方公里,從教練機到通用機,從無人機到大飛機都有布局。同時,航空城充分利用大飛機品牌效應以及帶動、引領和輻射作用,引進了北航(南昌)航空航天產業基地、美加航空發動機零部件等配套項目,初步形成了以大飛機制造研發為主要支撐,航空科研、零部件研發制造和公共服務平臺等為配套的航空產業基地格局。
擁有中國唯一一家全部自主知識產權硅襯底LED技術,與美國藍寶石技術、日本碳化硅技術“三足鼎立”的光電產業,則是高新區最大的產業特色。10年前的創業初期,晶能光電創始人江風益和王敏帶著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硅襯底LED技術投石問路。如今,“土生土長”的硅襯底LED技術獲得2015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南昌已形成了從襯底材料、外延片制造、芯片封裝、照明燈具到應用的完整產業體系,特別是擁有了世界首條硅襯底LED全產業鏈,形成了年產值達50億元的硅襯底LED產業集群,南昌借此響亮地喊出了打造“南昌光谷”的口號。
在工業4.0時代浪潮里,南昌高新區以“智能裝備制造、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為重點,規劃了3平方公里產業用地,建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園及國家級兩化融合創新產業園,全力打造結構輕型合理、核心支撐強大、功能配套完善、產城融合一體的綠色、生態、科技、智能的產業新城,力爭到2020年智能裝備制造業產值規模突破600億元。高新區建設了4個專業服務外包示范園,引進了7家世界500強和10家全國軟件百強,打造了全球第一個應用開源技術的公有云計算中心——中國鄱湖云計算中心。
目前,南昌高新區軟件及服務外包企業超過400家,年收入125億元,占南昌市的90%、江西省的85%。
擦亮“生態是金”招牌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南昌高新區北依贛江,環抱風景秀麗的青山湖、艾溪湖和瑤湖,具有獨特的生態優勢。面對激烈的發展競爭,高新區始終堅守環保門檻不動搖,守住綠色發展底線,守護并保養好“天生麗質”的容顏。
走進高新區,所到之處綠樹成蔭、鳥語花香。令人稱奇的是,一個占地面積2600畝的艾溪湖森林濕地公園,竟然能夠完整地保留在一地難求的南昌高新區。濕地公園曾經被規劃為工業用地,僅地價收益就超過了25億元。面對唾手可得的利益,南昌高新區最終決定讓這片水草豐美之地保持自然的風貌,通過精心設計和整修,成為市民漫步休閑的好去處。
近年來,南昌高新區大力推行綠色招商,規定優先引進符合園區產業發展方向、附加值高,且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的節能環保型企業,生產過程屬于低污染的電子信息、光機電、生物醫藥及新材料等行業;禁止引進漂染、重金屬冶煉、造紙等高污染、高能耗企業。在招商引資過程中,高新區嚴把準入門檻,對項目可能產生的污染進行科學的分析,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進行客觀的評估,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2014年,高新區獲得“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園區”等稱號。
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看中高新區優美的環境,選擇緊鄰艾溪湖、昌東大道總部經濟帶的中心位置建設區域總部大樓;新加坡瑋仕教育集團鐘情于美麗的瑤湖,在瑤湖之畔興建面向全國招生的國際學校……南昌高新區堅持生態、科技、產業、城市協調發展,不僅盡心盡力做足“守綠”文章,而且不遺余力做好“造綠”文章,先后大手筆打造了艾溪湖濕地公園、瑤湖郊野森林公園,生態環境已然成為高新區招商引資的新名片。
正是遵循“舍”與“得”理念,讓生態成為南昌高新區招大引強的美麗名片,綠水青山真的變成了“金山銀山”。“十二五”期間,南昌高新區共引進項目209個,投資總額1090.7億元,引進世界500強9家,央企10家;主要經濟指標保持了年均“兩位數”的高速增長。今年一季度,南昌高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7%,規模工業增加值累計完成95.2億元,同比增長9.3%;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52.7億元,同比增長12.6%。
2025-07-01 15:26
2025-07-01 09:48
2025-06-30 08:14
2025-06-28 18:07
2025-06-26 14:36
2025-06-26 10:47
2025-06-23 09:11
2025-06-16 11:40
2025-06-16 08:15
2025-06-16 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