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黃陽華
機器人研發及產業化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高端制造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機器人產業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與移動互聯網之間創新融合步伐的不斷加快,發達國家紛紛作出戰略部署,搶占機器人產業制高點。
《中國制造2025》將機器人作為重點發展領域部署,今年4月,《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印發,強調推進我國機器人產業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圍繞機器人產業的相關問題,記者采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黃陽華。
中國社會科學網:近年來,歐美發達國家紛紛將機器人的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制造2025》將機器人作為重點發展領域的總體部署,今年工信部等部門印發《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在世界范圍內,機器人產業緣何成為國際競爭的新領域?
黃陽華: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持續推進機器人的研制與應用已經長達了半個世紀之久。嚴格地說,機器人產業并不是工業化國家競爭的新領域,而是長期爭奪的重點領域。就工業機器人而言,目前業內所謂“四大家族”都是發達工業國的企業。近年來,在產業技術層面,隨著以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向機器人產業滲透融合,機器人產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智能化水平持續提升,應用領域不斷拓開。在產業政策層面,全球金融危機后,主要發達國家紛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或“再工業化”,試圖借助智能制造技術重拾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機器人作為衡量一國科技與工業化水平的標尺,受到工業化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的重視也是應然之事。比如,美國政府多部門相繼推行“國家機器人發展計劃”和“美國機器人發展路線圖”,歐洲實施“歐洲機器人研究與應用路線圖”,傳統機器人強國日本也在繼續加強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的研制和應用,強化既有的機器人產業發展模式。
中國社會科學網: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呈現何種態勢?近年來,伴隨著機器人尤其是工業機器人的廣泛應用,有觀點認為,機器人時代的到來會造成大面積的失業。也有觀點提到,機器人的廣泛應用會衍生出新的就業機會。您如何評價這兩種觀點?
黃陽華:從2013年開始,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需求市場,201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約占全球的1/4。但是,我國工業機器人密度(即每萬名工人擁有的機器人臺數),不僅與工業強國相比仍然數量級的差距,甚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可見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潛力具有很大的想像空間。除了直觀的規模變化,還應該注意結構的變化。目前,我國基本掌握了機器人本體設計制造、控制系統軟硬件、運動規劃等相關技術,本土機器人企業創新創業的熱情高漲,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機器人集群化發展的雛形。同時,全球主要機器人企業也在加速在我國布局,我國企業也在運用資本手段加強海外并購,機器人產業顯露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趨勢。
隨著機器人逐漸進入我們的生產生活,確實很多人會擔心機器人和工人“搶飯碗”。調研中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是“機器換人,那誰來解決就業?”從現象上看,這種憂慮不無道理。例如,企業安裝1臺初級工業機器人的成本約為3名低技能工人的年工資總和,如果替代3名低技能工人的話,企業只需一年就可以收回機器換人的成本。但是,也要看到人類的工業化過程一個生產工具不斷豐富、不斷精細化的過程,機器人作為一種生產裝備,與歷史上相繼出現的蒸汽機、機床、計算機類似,對勞動力市場的沖擊是結構性的:一部分崗位被取代,但隨著新的生產方式和新產業的出現,也會創造出新的就業機會。例如,機器人產業發展帶來上下游產業就業,機器人的應用還會創造出人機協作和機器人管理的用工新需求。所以,這不是抽象的學術是非問題,而是一個現實的政策權衡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網:當前,我國勞動力成本快速上漲,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您如何看待機器人產業發展對于打造中國制造新優勢,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方面的意義?
2024-12-29 08:45
2024-11-16 10:25
2024-11-16 10:23
2024-11-02 08:58
2024-09-01 08:07
2022-09-13 10:13
2021-10-12 10:11
2021-08-28 10:40
2021-08-28 10:33
2021-08-28 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