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誘惑,張天任不為所動,但面對科技創新,綠色環保,張天任卻舍得大手筆投入。
2009年6月,天能集團投入18億在長興吳山工業園區建設循環經濟產業園,一期工程已于2012年建成投產,工廠污水實現了零排放,鉛回收率達到99.9%以上,成為國內乃至國際先進的廢電池無害化回收基地和再生鉛示范工程。該項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規模化、無害化年回收處理15萬噸廢鉛蓄電池。同時,年處理10萬噸廢舊鉛蓄電池的天能集團(濮陽)循環經濟產業園也在2015年年底正式投產。
今年“兩會”期間,環保部長陳吉寧在新聞發布會上為鉛蓄電池的污染整治工作公開“點贊”。陳部長說:“大家可以看,不論是浙江鉛蓄電池污染整治,幾年的時間,關閉淘汰了220多家企業,淘汰了80%多,產業變好了,污染大幅度下降了。”鉛蓄電池污染整治工作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作為這個行業的龍頭企業,天能集團功不可沒。
天能集團堅持每年的研發投入不低于銷售收入的3%,歷年來累計投入研發費用達10億元以上。這些措施有力的保障了天能集團在新能源產業上不斷持續穩步快速發展。相應的,也帶動了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甚至帶動了產業鏈上下游的發展,這是龍頭企業的責任所在。
習近平總書記此前在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時,到湖州調研就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充分認識并發揮好生態這一最大優勢。”張天任一直把這句話作為天能集團發展中的指導精神,“做工業企業和保護環境并不矛盾,所有產業自身要有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識,要從事綠色生產,這樣才能做到可持續發展。”
調結構 補短板 “企業版供給側改革”顯成效
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面對鉛蓄電池行業的產能過剩,如何提供有效供給?張天任提出了企業版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那就是調結構,補短板。
2013年起,天能集團開始了新的產業戰略布局,提出了“一穩三快”的企業發展戰略,即穩步發展鉛蓄電池產業,加快發展鋰離子電池,微型電動汽車電池,電池回收業務,完成新舊動能轉換,培育企業發展的“雙引擎”。在張天任看來,鉛蓄電池屬于舊引擎,必須通過科技創新,技術改造,提升產品性能,驅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同時根據市場需求,根據綠色發展的時代需求,加速發展新型產業,使之盡快成為企業新的經濟增長引擎。
在這一戰頗具前瞻視野的戰略思維引導下,天能集團將科技資源、財務資源向新興產業傾斜性投入。以鋰離子電池為例, 2015年,天能集團的新能源鋰電池產能已達到1.25GWh,鋰電池電芯產能達每日50萬只,均為國內領先水平,天能憑此躋身國內新能源汽車電池供應商前三強,受到國內外市場普遍看好。2016年,一方面,天能啟動了產能擴建,鋰電池產能將從原有的1.25GWH提升至2.25GWH,增長80%;另外,天能還借助國內資本市場的力量,集團旗下的鋰電池將計劃在新三板上市。
2015年,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78億元,增長27%,凈利潤6.28億元,同比增長314%。優異的業績得益于公司加快實施“一穩三快”戰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微型電動汽車電池、再生鉛產品等新興業務板塊貢獻強勁,銷售占比大幅提升至40%。
風好正揚帆。目前,綠色發展已經成為社會共識,國家正在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張天任帶領著天能集團,借助新能源產業的東風,依靠專注、守正的理念,正揚帆起航,駛向下一個30年的航程。
2025-06-27 09:29
2025-06-27 09:27
2025-06-27 09:26
2025-06-27 09:25
2025-06-27 09:16
2025-06-27 09:15
2025-06-26 14:52
2025-06-26 14:50
2025-06-26 14:48
2025-06-26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