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年里,互聯網金融行業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成立開頭,互聯網金融整治貫穿其中,招財寶事件收尾。在這之間還穿插了微信和支付寶的支付大戰、網貸等多行業出臺規范細則等大事件。
即便如此,這一年給互金行業定下的基調并不是消沉,而是浴火重生。在2017年,互金行業將涅槃重生。
1.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成立
2016年3月25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在上海正式成立,首批會員單位共400多家。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由民政部批準成立,協會單位包括銀行、證券、保險、基金、期貨、信托、資產管理、消費金融、征信服務以及互聯網支付、投資、理財、借貸等機構,還包括一些承擔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研究教育職能的機構。主要職責包括行業自律、行業調查、制定行業標準和進行相關培訓等。
協會成立以來,先后發布了《互聯網保險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等多項方案,并發布了協會自律管理辦法對協會會員進行約束管理。
在互金協會成立之后,先后對網貸平臺信息披露、資金存管、風險管控、信息共享等多方面信息進行規范。協會秘書長陸樹春認為,當下互聯網金融要建立良好的生態環境,尚面臨三大挑戰,第一即行業自身發展所面臨的風險和挑戰。
2.北京中關村銀行等多家民營銀行獲批
自2016年5月18日,今年首個民營銀行——重慶富民銀行獲批籌建以來,今年已經有11家民營銀行獲批,分別是重慶富民銀行、北京中關村銀行、四川新網銀行、湖南三湘銀行、江蘇蘇寧銀行、遼寧振興銀行、湖北眾邦銀行、威海藍海銀行、吉林億聯銀行、福建華通銀行和安徽新安銀行。
銀監會公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首批試點5家民營銀行資產總額1329.31億元,較上季增加180.19億元,增幅15.68%;其中各項貸款余額611.57億元,較上季增加99.88億元,增幅19.52%。負債總額1141.22億元,較上季增加136.52億元,增幅13.59%;其中各項存款余額428.2億元,較上季增加156.32億元,增幅57.5%。本年利潤5.72億元。不良率為0.54%,撥備覆蓋率471.21%,主要指標符合監管要求。
在這正式獲批的11家民營銀行里,或多或少都會發現些許大型企業或公司的身影。有分析認為,未來的民營銀行可能會成為大企業的游戲,大企業自身的資源優勢可以幫剛創立的銀行建立早期的業務,而規模一般的企業則缺乏這方面的資源與能力。
3.海立美達、美團、唯品會恒大等多家公司高價收購支付牌照
2016年1月底,上市公司海立美達對外披露資產購買方案,擬作價30億元收購支付公司聯動優勢的全部股權。這是年內交易額最高的一次支付牌照收購事件。此后,多家大公司相繼開始收購支付牌照。
先后有恒大5.7億元收購廣西集付通;美的集團3億元收購神州通付;唯品會4億元收購浙江貝付;新力金融23.79億元收購海科融通;
在8月12日,央行有關負責人也就《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工作答記者問,該負責人表示,一段時期內原則上不再批設新機構。這或許是支付牌照價格持續走高的原因之一。
分析認為,第三方支付是金融行為的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它可以清楚的知道資金的流向,記錄用戶的金融行為,所以它具有很高的數據價值。一旦巨頭獲得第三方支付的資質,便可以獲取關鍵數據,容易打造金融消費的閉環。
4.“裸條”事件頻發多部門警示校園貸
2016年6月,借貸寶和多家針對學生群體的校園貸平臺上出現了“裸條”事件,即以手持身份證的裸照為抵押進行借款,逾期無法還款將被威脅公布裸照給家人朋友,且借款周利息高達30%。
之后,借貸寶方面對該事件開展調查。
在4月份,教育部和銀監會曾聯合發文整治校園貸,提醒學生警惕不良網絡借貸。隨后,全國各地相繼開展校園貸整治活動,對校園貸平臺進行排查整治或實行負面清單制度進行管理。借貸寶官方也推出了“打裸基金”對裸條照片源頭進行懸賞。
“裸條”是學生借貸市場亂象之一,自銀行市場停止對學生申發信用卡,校園分期、現金貸等平臺興起,大學生借貸的風控問題一直是監管和平臺關注重點,學生借貸商業模式的創新、風控、道德的平衡,也引發了大眾爭議。
5.《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出臺
2016年8月24日,銀監會聯合多部門正式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明確了網貸平臺信息中介的定位,對各平臺提出了借款限額、資金存管、合格投資人等多方面的限制,并做出了12個月過渡期的安排。
在網貸細則發布后,對平臺而言,“不合規=退出”,不要再猶豫,加速進行合規轉型,無論斷臂也好、斷腿也罷。
網貸暫行管理辦法的出臺,意味著在中國發展近十年的網貸行業迎來監管、合規發展時期。
6.中國人民銀行研發數字貨幣
1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召集了一次數字貨幣研討會,要求“早日推出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從此定下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基調。
2016年11月,央行公開招聘數字貨幣研發技術人才,加速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研發工作。12月,有媒體表示,直屬央行的數字貨幣研究所正式成立。
央行認為,“探索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發行數字貨幣可以降低傳統紙幣發行、流通的高昂成本,提升經濟交易活動的便利性和透明度,減少洗錢、逃漏稅等違法犯罪行為,提升央行對貨幣供給和貨幣流通的控制力,更好地支持經濟和社會發展,助力普惠金融的全面實現。”未來,數字貨幣發行、流通體系的建立還有助于我國建設全新的金融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我國支付體系,提升支付清算效率,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區塊鏈技術、數字貨幣等在全球備受關注,中國人民銀行將研發數字貨幣提上日程,確立了中國對數字貨幣的基本態度,及未來貨幣形態的方向。
7.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方案出臺
10月13日,國務院正式公布《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與此同時,一行三會根據監管分工出臺了細分行業專項整治方案,覆蓋了支付、資管、P2P、互聯網保險和股權眾籌;各地方政府陸續公布地方互金風險整治方案。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表示,由國務院統一組織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特別突出了問題導向、分類整治、綜合施策等原則,其目的不是否定互聯網金融的作用,更不是要把互聯網金融一棒子打死,而是要通過打擊非法、保護合法、加快清理害群之馬,有效的規范經營行為,還互聯網金融一個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
2016年是互聯網金融監管發力的一年,監管政策、行動、自律體系已建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為2017年及之后未來幾年互聯網金融合規和發展定下基調。
8.央行實施個人銀行賬戶分類管理,微信、支付寶提現收費
賬戶分類管理是2016年最為熱門的話題之一,I、II、III類賬戶的不同分級是對整個銀行卡體系的改革。賬戶分類管理央行在2015年12月份首次提出,2016年10月發布261號文(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范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細化內容,2016年11月302號文(中國人民銀行關于落實個人銀行賬戶分類管理制度的通知)進一步完善,并于12月1日正式執行。
個人銀行賬戶和支付賬戶的分類管理制度安排,使得支付安全性和便捷性得到有效兼顧,也使個人資金、賬戶管理上效率提升,也可有效進行風險管理。這意味著央行對個人賬戶保護機制的建立。
此外,微信和支付寶在2016年的3月和10月相繼對提現功能收取手續費。微信是對超過1000元免費提現額度的金額收取0.1%的手續費;支付寶則是對超過2萬元額度的提現收取手續費。
9.招財寶事件
12月20日,粵股交、螞蟻聚寶旗下招財寶、浙商財險三方的三則公告,牽出一樁僑興集團債務違約事件。
在此事件中,先后出現了僑興債務違約事件、廣發銀行真假保函事件和大眾對于招財寶產品問題的討論。
12月27日,浙商財險發布公告先行對僑興違約部分債務進行賠付。28日下午,預賠款陸續到賬。
事件發生后,引發了業界對于金交所產品的憂慮和招財寶提供的變現產品的討論。有媒體發文表示,任何罔顧投資者風險的金融創新都難以持久。相關監管部門也開始對互聯網金融平臺與金交所之間的合作進行整治。
此事的重要意義在于,其或引發了新一輪的地方各類交易場所集中整治行動。2017年1月9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召集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以半年時間為限,進行一次交易場所清理整頓“回頭看”活動。(零壹財經)
2025-03-11 11:17
2025-03-11 09:18
2025-03-08 11:38
2025-03-08 08:52
2025-03-07 10:19
2025-03-07 09:29
2025-03-06 14:03
2025-03-03 08:32
2025-03-02 08:21
2025-02-25 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