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生物(plankton)體型細小,懸浮在水層中且游動能力很差,不過這些生物如何抵達它們想要去的地方呢?近日科學家受浮游生物行為的啟發,研制出一種能用于監測周圍海洋環境的水下機器人,同時他們的早期實驗也證實了一個20年前關于浮游生物如何生存的理論。
大約20年前,加州圣地亞哥大學斯克里普斯海洋學研究所的生物海洋學家Peter Franks提出了一個數學理論,認為浮游生物通過所謂的“內波”幫助它們高密度聚集在一起。他的想法是,浮游生物借助這些緩慢移動的水底“暗流”大規模聚集在一起,以達到尋找食物及繁殖等目的。海洋中浮游生物暴發性繁殖會引起“赤潮”現象。
不幸的是,由于技術有限,Franks無法證實他的理論。現在在他同事Jules Jaffe的幫助下,Franks通過機器人版本的“浮游生物”獲得了一些答案。
這種水下機器人稱為微型自動水下探險家(M-AUE),通過溫度等其他傳感器來監測海洋環境。 它們能夠隨著海水移動,并能像真正的浮游生物一樣在前進過程中調整它們的浮力。
該團隊進行了一項實驗,將16個M-AUE水下機器人部署在一片海域中,機器人被設定保持在水下10米深的位置,并通過聲學信號每隔12秒收集關于它們軌跡的信息。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內波”可以幫助這些機器人浮游生物聚集在一起。
2024-12-29 08:45
2024-11-16 10:25
2024-11-16 10:23
2024-11-02 08:58
2024-09-01 08:07
2022-09-13 10:13
2021-10-12 10:11
2021-08-28 10:40
2021-08-28 10:33
2021-08-28 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