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的進步,許多人擔心人類的工作機會將被機器人搶走。
由于高度自動化而引起的失業,其實并不是一個經濟問題。這可以被視為一件好事,因為只需要少量高技能創新工作者每周上班3天,就可以確保在其余人口不工作的情況下,依然維持原先社會在商品和服務方面的供給水平。這種失業更大程度上還是社會問題,因為大多數人會感到自己似乎是多余的。
我們應該把這種問題稱為“休閑過剩”而不是失業。但即使這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也不大,因為在短期內,服務行業將會產生很多工作機會;從長遠來看,即使大部分的日常工作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未來仍會有許多與創新有關的工作機會屬于人類。
首先,當前機器人技術水平還遠遠達不到完全代替人類從事服務行業的程度。電腦可以在棋類項目擊敗人類,但機械手仍遠遠不及人類的雙手靈巧。我估計,機器人要勝任簡單的房屋清潔工作或航空乘務員的工作,至少需要30年的時間;甚至因為涉及到法律問題的緣故,無人駕駛汽車的普及也將至少需要10年時間。所以在不遠的將來,服務業的工作機會將繼續快速增長,足以抵消制造業就業機會的減少。
其次,即使電腦能夠幫助專業人員(例如記者、股票分析師,甚至律師和醫生)做一些分析工作,但電腦主要還是讓專業人員變得更有效率,而不是直接取代專業人員。很難想象,一個機器人律師能夠出庭為被告進行慷慨激昂的辯護,因為仍然需要一位有血有肉的律師,在法庭上針對人類組成的陪審團進行道德和價值觀上的說服。在此過程中,人工智能所能做的只是幫助完成案例分析。
最后,與創新有關的工作可能一直主要由人類完成。一方面,如果允許電腦進行創新,可能帶來人類無法掌控的危險后果。另一方面,創新往往涉及審美和口味的判斷。例如,如果任務是評估一段音樂、一部電影或者一道新菜,人類可能永遠都要比機器人更了解自己的需求。
總之,在不久的將來,會出現更多的服務崗位。更長遠來看,越來越多的工作崗位將與創新有關。有人說,創新只需要少數天才而非大量人口就能實現,但這種觀點顯然與歷史趨勢相悖。人類在創新方面正在投入越來越多的資本和人力資源,而且人口越是密集的城市和地區創新力越旺盛,這種趨勢現在并沒有放緩的跡象。
長遠來看,創新不光是解決一個個具體問題,更是對于未知事物的探索。人類對更多食物和住房的需求很容易飽和,然而人類總是有興趣探索新的器具、新的故事或者新的游戲,還包括探索太空。如果人類不再有探索的欲望,那么人類文明將開始衰落。這個問題要比“休閑過剩”嚴重得多。
2024-12-29 08:45
2024-11-16 10:25
2024-11-16 10:23
2024-11-02 08:58
2024-09-01 08:07
2022-09-13 10:13
2021-10-12 10:11
2021-08-28 10:40
2021-08-28 10:33
2021-08-28 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