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登陸深交所創業板15天的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拓斯達”),收盤股價高達77.02元,這意味著其實際控制人吳豐禮已穩坐億萬富豪寶座。
2月9日,拓斯達正式在創業板掛牌上市,成為廣東省首家在創業板上市的機器人生產企業,也是東莞首家從新三板摘牌并成功IPO的企業。在當天舉行的答謝酒會上,新松機器人總裁曲道奎、ABB機器人事業部中國區總裁李剛,以及安川、埃夫特、埃斯頓、雷柏等行業巨頭高層盡數出席。
然而,低調的吳豐禮十分謙遜。他表示,公司上市不是終點只是新起點,比上市更加重要的是修煉內功,“作為一個創業者,我更多還是愿意關注自己的技術和產品,關注不斷研發的產品和市場需求之間的匹配,拓斯達的目標是打造機器人生態圈”。
立志打造工業機器人民族品牌
每天堅持跑步一小時,愛讀書,熱衷哲學……吳豐禮腹有詩書、溫文爾雅的氣質,讓人很難將之與其從事的裝備制造業聯系起來。
2001年,從軍隊退伍的吳豐禮,進入東莞一家機械制造公司打工;3年后,他在長安經營起一家塑膠機械經營部,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2007年,吳豐禮以50萬元的注冊資金,創辦了拓斯達。
在選擇創業方向時,吳豐禮決意創辦一個工業機器人民族品牌,卻未料到這個決定讓他走在了“工業4.0”“中國智造”的最前沿,成為國內機器人行業的佼佼者之一,并只用了十年時間就登上了資本市場的舞臺。
2016年4月28日,拓斯達和全球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瑞士ABB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合作將圍繞“核心技術、控制系統、市場應用和人才培訓”開展,共同開拓國內的“3C、注塑、壓鑄”等領域。這是東莞本土機器人企業首次與機器人國際巨頭的深度合作,拓斯達能做到這點,全因有技術上的底氣。
創業之初,拓斯達主要從事注塑機機械手臂生產,多年業績保持在30%~50%的增長。拓斯達快速成長的關鍵點,就在對核心技術的掌控。作為一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拓斯達專注做工業機器人的研發、制造、銷售,長期與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研究機構和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聚集了加拿大、韓國、中國臺灣等全球頂尖研發人才。目前,拓斯達研發投入的比例超過9%,研發人數占總員工人數1/3以上。2014年其研發投入就高達1600萬元,占公司當年凈利潤的約三分之一。
對此,吳豐禮認為,工業機器人產業競爭越來越激烈,還要面對美國、德國等強國的競爭,東莞機器人企業必須掌握核心技術,否則就會淪為組裝廠。
打造機器人生態圈 讓工業文明回歸自然之美
盡管做的是機器人,但吳豐禮并不愿意把自己的產品看成是冷冰冰的機器,他提出了一句很有意境的企業愿景——“讓工業文明回歸自然之美”。
近十年來,以東莞為代表的制造業城市一直致力于產業轉型,國內工業自動化的滯后造成了工業機器人的大量需求,機器人產業的蓬勃發展成為必然。這讓發誓要改變傳統落后、低效惡劣勞動環境的吳豐禮陷入思考:“新出現的文明與傳統的舊工業文明有許多矛盾之處:它既有高度的科學技術,同時又是反工業化的。”
經過多年的經營實踐,吳豐禮最終認為拓斯達的生存基因應該是企業的社會價值定位,這讓拓斯達的企業價值觀從改變現狀變成了追求理想:“讓工業文明回歸自然之美”,并提出了打造上下游合作共贏的“機器人產業生態圈”的構想。
吳豐禮表示,他的生態圈要讓上下游一起發展,研發、本體制造、系統集成都有人提供,不一定花巨資采購,通過一個平臺能夠“買得起,用得起,換得起”,實現東莞機器人產業的良性發展。
具體而言,拓斯達將打造出一個圍繞機器人研發、生產、銷售、應用的立體式生態平臺,該平臺以機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控制系統、減速器、伺服馬達為核心。目前拓斯達的控制系統已成熟,且這是一個開放的控制系統,一改傳統系統商封閉的修改方式,不僅實現了針對不同控制需求的客戶定制,更實現了開放式的升級,為企業升級到后續信息化智慧生產鋪設了良好的基礎。此外,拓斯達在機器人本體和應用工藝方面也有突破性成果。
“現在拓斯達已不是單純的機器人制造商或系統集成商,我們打造的是機器人生態圈,為客戶提供方案集成+機器人本體+控制系統三位一體的專業服務。”吳豐禮表示,拓斯達是研發、生產、銷售都圍繞著市場和客戶需求而全力運作的企業,“只有以市場為本,這個生態才有它無可比擬的生命力”。
500多天“火速過會” 上市只是新起點
掌控技術命門的拓斯達,不斷發展壯大。2013年-2015年,其營業收入分別為1.52億元、2.14億元和3.0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237.6萬元、4671.3萬元和6121.68萬元,保持了高速的增長。根據拓斯達發布的業績預告,2016年度公司預計實現凈利潤7500萬元~8200萬元,同比增長20.30%~31.53%。
2014年,凈利潤突破3000萬元的拓斯達開始將目光投向資本市場。當時,拓斯達做了兩手準備:一邊啟動IPO輔導,一邊申請掛牌新三板。當年年底,拓斯達掛牌新三板。
2015年7月2日,拓斯達宣布IPO申請獲證監會受理,暫停轉讓。2016年12月23日,拓斯達IPO申請順利過會。從預披露到過會,拓斯達只用了538天,被外界稱為“火速過會”。
2017年1月13日,證監會核發IPO批文。1月23日,拓斯達公開發行股份。2017年2月9日,拓斯達正式在創業板掛牌上市。
對于“火速過會”,吳豐禮認為,企業的規范化比較重要,“如果一開始就非常規范、非常透明地運作,時間長短不是問題。規范程度越高,就會更快一點吧”。
不過,對于資本市場,吳豐禮坦言到現在也沒有太多的概念。“創業之后相當長時間內,拓斯達的擴張靠的都是自身的積累,極少引入外部投資者。當公司發展到走向資本市場成為繼續成長的最佳選擇時,拓斯達的目標很明確,從一開始就是創業板。”吳豐禮說。
在吳豐禮看來,公司上市不是終點只是新起點,比上市更加重要的是修煉內功,“作為一個創業者,我更多還是愿意關注自己的技術,關注自己的產品,關注不斷研發的產品和市場需求之間的匹配”。
2025-06-06 13:54
2025-06-06 13:47
2025-06-01 18:37
2025-05-31 19:52
2025-05-31 19:49
2025-05-26 12:52
2025-05-26 09:00
2025-05-22 15:01
2025-05-21 20:49
2025-05-21 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