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工智能”作為新興產業的代表,被寫入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根據規劃,到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
2017年,“人工智能”作為新興產業的代表,被寫入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根據規劃,到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人工智能產業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奇點來臨,正遇上中國企業家新老生代更替,中國新生代企業家正在用什么姿態迎接新一波智能化浪潮?
“新生代企業家很少是悶頭只顧做自己的事的,相比較于父輩,他們更善于資源整合,也不屑于參與到打價格戰這種惡性競爭的方式中,新生代企業家更傾向于創新求發展。”浙大樂創會創始人、秘書長盧艷峰表示,以浙江的新生代企業家為例,其普遍特性是以實體經濟為基礎,熱衷于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融合。
杭州華意汽配有限
公司董事、杭州海派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董事柴咪娜是一名典型的新生代企業家。她從小被當成接班人培養,如今正接手家族的制冷配件公司。“替代密集勞動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我一直在找一個互補型團隊人才,去整合社會資源,從管理模式開始創新。”柴咪娜表示,她常有被淘汰的惶恐,上一波移動互聯網浪潮還沒升級徹底,又要去追趕這一波智能化浪潮。
時刻被“風口”更替挑動神經,是當下中國的新生代企業家的常態。“我們一直在尋找風口,前些年金融熱潮來襲,我們去香港尋找資金和資產的結合點,現在內地雙創火熱,我們就到‘互聯網之都’來尋紅利。”嫡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孫鐘華認為,中國內地把重點放在新實體經濟和人工智能是大勢所趨,接下來他將把項目落地在杭州,同時借著香港金融中心平臺面向國際。
像孫鐘華一樣看準風口的企業家越來越多,在香港土生土長的梁煒堃在游歷歐美各國之后,把發展點落在了中國內地,成為新匯顧問有限公司合伙人。他認為,早前被西方世界視為科技發展落后的中國,如今正將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視為一個超越外國同行的機會。“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人工智能計劃三年指導”“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計劃”等政策,都旨在推動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向前發展。
以浙江杭州為例,近年來杭州圍繞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互聯網+創新創業中心,
大力推動智慧產業化、產業智慧化,培育了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優秀產業,推動了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的快速崛起。
“以前企業家是企業家,科學家是科學家,到了我們這一代,企業家要是沒有科學精神,不盯著時代的科技浪潮,永遠與風口無緣。”柴咪娜感慨。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也曾在2017杭州·云棲大會上表示,在中國未來的十年中,企業家若不能和科學家共榮,那企業是走不久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