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網絡今天宣布戰略投資物流行業智慧物聯網公司——易流科技,雙方將就物流和供應鏈的技術應用開展一系列合作。
此次投資與合作后,為中國物流智能化升級帶來了新的空間,尤其是其中的貨運車輛環節將進一步通過IoT技術連接,并借助人工智能和算法,從過去的單點優化走向全局優化。這也將使馬云提出的“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的全網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
易流科技是中國領先的專注于物流行業的智慧物聯網公司,長期專注于物流車輛和貨物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提供端到端的物流透明服務。從貨車物聯網起步,易流逐漸在制造、冷鏈、快遞、新零售、餐飲、商超等多個領域中占據領先優勢。
易流一直低調務實,穩扎穩打,卻是智慧物聯網領域的領先者,可以對140多萬輛貨車和150多萬名貨車司機進行路徑優化、智能配載和安全調度。
中國物流業內有一種說法,通過菜鳥的電子面單,過去五年物流業基本解決了“包裹數字化”的問題,未來五年要解決全鏈路數字化。
五年來,電子面單讓包裹信息從零散的線下走到線上,并且跨越單一物流公司的壁壘,成為全行業的基礎設施。這為中國快遞業全面推動智能分單提供了基礎,直接使得中國快遞雖經歷業務量爆發式增長,效率依然保持快速提升,一躍而成為國民經濟的黑馬和中國名片。
但包裹的數字化只是物流全鏈路數字化的一部分。對于物流業的全局優化來說,如何用IoT技術全面連接物流的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越來越成為數字化升級的關鍵。
菜鳥技術專家表示,IoT技術本身是一種連接工具,讓“人、車、貨、倉、店”連接起來,然后才能疊加人工智能、算法等技術,讓數字化變為智能化,反哺回去幫助物流業脫胎換骨。在“人、車、貨、倉、店”這些物流環節當中,貨運車輛的數字化尤為緊迫。
中國的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例約14.5%,明顯高于美國的8%。貨車的高空駛率已經成為公路貨運的主要痛點。我國貨車每天有效行駛里程僅約300公里,而美國每天為1000公里。空駛率高的原因包括車輛、貨物、司機的數字化和匹配的智能化程度不高。
中物聯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有物流貨車1300多萬輛,貨車司機2000多萬名,他們承擔著全國70%以上的貨物運輸。但是貨車司機常年漂泊在外、風餐露宿,有的為了配載貨物,一等就是很多天,工作效率和生存狀況都需要改善。這與菜鳥要用技術提升全行業效率的戰略方向一致。
截至目前,菜鳥與物流合作伙伴一道,已經用IoT技術幫助全行業逐步連接起倉儲、運輸、中轉、配送、簽收等物流全鏈路。
在物流園區,設備開始自帶傳感器,從依靠人力管理變為用技術管理;在倉庫,機器人已經是日常員工,完成高效揀貨;在干線和末端,基于計算機視覺,攝像頭自帶算法,可以對包裹流轉做智能云監控,實時優化避堵;在最后一公里,掃臉智能柜等IoT技術產品正走近消費者身邊。
易流方面透露,IoT已經成物流全局優化的新關鍵詞,未來將通過基礎設施的物聯網化,全鏈條的數字化和全場景的智能化三個層級打造物流行業的智慧物聯網,助推物流產業數字化轉型。
據悉,這次戰略合作達成后,易流會與菜鳥一起發揮IoT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優勢,服務于中國數百萬輛貨車,幫助貨主和車主進行智能線路優化、智能貨物配載和駕駛安全調度等,朝供應鏈全流程數字化邁進。
(責任編輯:郭偉瑩)
2025-06-06 13:54
2025-06-06 13:47
2025-06-01 18:37
2025-05-31 19:52
2025-05-31 19:49
2025-05-26 12:52
2025-05-26 09:00
2025-05-22 15:01
2025-05-21 20:49
2025-05-21 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