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成立六十年,安徽合力始終專注叉車領域,圍繞主業打造核心競爭優勢,成為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成功典型。
今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國有企業要通過改革創新,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如果要在國有企業中找一個“高質量發展”的典型,安徽合力是一個再好不過的案例。合力擁有全國叉車行業最早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中國叉車行業最早的上市公司、全國首批安全質量標準化一級企業;自1991年起,合力主要經濟指標連續27年保持國內同行業第一;2006年,進入世界工業車輛行業十強;2017年雄居世界第七,成為中國品牌位次最高企業集團。
安徽叉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始建于1958年,其前身為合肥礦山機器廠新廠,生產起重機和礦山設備等重型機械設備。1964年,合力成功試制下線了第一臺631型的5噸叉車,成為當時中國叉車工業產品的杰出代表。合力的第一款產品被用作運輸炮彈的工具,用于抗美援越戰爭,這對新生的合力叉車來說是最大的肯定。也是從這一年開始,叉車開始成為合力的主營業務之一。1982年,合力宣布轉軌定向,唯一主導產品,在工廠內進行了大刀闊斧地產品結構調整,并正式更名為合肥叉車廠。至此之后,合力乘借改革開放的東風,傳承國有企業獨特的發展優勢,瞄準世界先進叉車研發和制造技術,不斷學習和探索現代科學管理體系,打造出世界上最為完備的工業車輛品種系列,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988年“合肥叉車總廠”成立
自1963年專業生產叉車以來,合力逐步經歷了累計生產叉車一萬臺、三年一萬臺、一年一萬臺、一個月一萬臺的裂變式發展歷程。2017年公司整機產銷首次突破十萬臺大關,經營發展再創歷史新高,實現生產12.23萬臺,同比增長40.62%;銷售12.14萬臺,同比增長39.48%,其中出口1.68萬臺,同比增長24%;實現營業收入87.15億元,同比增長35.75%,其中新產品產值38.60億元,同比增長37.37%;實現利潤總額7.66億元,同比增長17.33%;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28.14%,持續鞏固并提升了中國行業龍頭地位。
專注,再專注
1982年,合力做出一個意義深遠的重大決策:將叉車確定為唯一主導產品。從此,合力將所有精力聚焦在叉車產量上,心無旁騖地在這條主賽道上奮力前行。
由于計劃經濟時代長期與國外脫節,合力發現自身的技術水平非常薄弱,與國際水平差距甚遠。為了做好叉車產品,將叉車產業做強做大,合力開始向國際領先的叉車同行學習,并與日本TCM公司展開合作。1985年,合力從全公司挑選了三名技術骨干到日本進修學習1-10噸內燃叉車技術。當時被派到日本學習的老工程師回憶說:“雖然雙方確定了合作關系,但由于技術上的差距,對方的態度顯得十分傲慢,甚至對我們設置了重重考核。但是‘技不如人’的我們用踏實和勤奮改變了他們高傲的態度。”
在這次合作中,合力從整機到關鍵零部件,引進了日本TCM叉車1-10噸制造技術。之后,經過6年的消化、吸收,合力研發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α系列叉車,該系列產品一經推出,便得到了全國客戶的熱烈歡迎,成為中國叉車行業產品研制和技術升級的藍本。1991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镕基到訪合力,給予了“全國叉車行業排頭兵”的高度贊譽。
1992年安徽叉車集團公司正式組建
90年代初,隨著開放程度的進一步加深,國外品牌紛紛涌入,中國叉車行業面臨重大危機。在強大的競爭對手面前,合力勒緊褲腰帶,一邊謀上市,解決資金瓶頸;一邊加大科研投入,在核心零部件上不惜血本。1996年,合力在A股成功上市,資本運作為實體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同時,從1995年至今,合力每年拿出銷售收入3%-5%投入技術研發,從整機到零部件,從內燃到電動,從中小噸位到重型,再到中高端系列產品,合力始終聚焦叉車領域,不斷雕琢產品、改善工藝,先后推出了H2000型系列叉車、G系列叉車、K系列統型叉車、重裝系列叉車、鋰電系列叉車、AGV系列產品,牽引車輛以及側面叉車、防爆叉車等特種車輛,滿足市場不同噸位、不同類型用戶的差異化需求。
1996年,“安徽合力”A股上市掛牌交易
在充滿誘惑的市場經濟中,合力保持了扎實穩健的企業作風,創造了一個中國工業的神話——從建廠至今無一年虧損,圍繞工業車輛及關鍵零部件主業,做精做細、做優做強,而合力在工業車輛之外,并沒有涉足多元化。用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德進的話說就是“合力不趕時髦、不追風,我們要以產品和質量說話,以企業效益和發展驗證,不斷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目前合力已經形成國內、國外、后市場、零部件和自動化物流設備五大產業板塊,在立足國內外整機市場的基礎上,打造出工業車輛全價值鏈體系。
技術驅動
上世紀80年代,面對公司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巨大差距,合力組織一批批精干的技術骨干東渡日本,虛心學習先進的叉車研制技術,同時全面做好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工作。經過30年的臥薪嘗膽,合力的研發創新能力處于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水平,完成了對日本老師的成功超越,演繹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業界佳話。
作為國家創新型企業和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合力每年研發費用投入占公司銷售收入5%左右,研究領域覆蓋基礎技術研究、產品研發、關鍵零部件研究、產品試制試驗和檢測等。
1997年被認定為高新技術和首批技術創新試點企業
目前,合力技術中心是全國首批認定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是集研究、開發、試制、實驗與管理為一體的科研機構,設有機械工業叉車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工業車輛重點實驗室、博士后工作站、安徽省工業設計中心等。該技術中心堅持既獨立自主又開放合作地發展合力核心技術體系的戰略思路,深化產學研合作和國際合作,與國際優秀整機制造企業、部件制造企業、專業設計公司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在工業車輛智能化技術、新能源及混合動力關鍵技術、NVH技術、傳動技術、高端重裝產品技術、高端倉儲產品技術等方面研究成果顯著,促進了中國工業車輛行業技術的發展。
合力技術中心已建成了19個職能研究所、3個專業研究室和1個中試基地。構建了包括前端公共技術及基礎技術支持平臺、產品及產業研發平臺、后向服務平臺的比較完整的矩陣產品研發體系。通過引進和培養符合企業發展需要的高層次人才,構建了一支專業結構合理、技術力量雄厚的研發團隊。
2025-06-14 20:39
2025-06-14 20:35
2025-06-14 20:34
2025-06-14 20:33
2025-06-14 20:32
2025-06-14 20:31
2025-06-13 16:18
2025-06-13 16:16
2025-06-13 16:15
2025-06-13 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