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疫情面前突顯行業發展韌性
新冠肺炎疫情對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與挑戰,廣大企業主動作為、積極應對、逆勢而上,展現出行業發展韌性。
(一)疫情防控主動作為、復工復產快速推進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機械工業廣大企業積極投身抗擊疫情的斗爭。一方面加緊制造與研發疫情防控所需要的負壓救護車、口罩及口罩機、通風消毒系統等專用產品,在較短時間內便滿足抗疫需求、保障供應。另一方面快速高效組織與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同18個分行業協會建立的8000余家企業復工復產日報數據顯示,機械工業企業復工率2月中旬不足三成,至3月中旬升至近九成,4月初已超過95%,有效地落實了中央關于統籌疫情防控與恢復生產的要求,為二季度行業運行的回升奠定了基礎。
(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行業復蘇
上半年機械工業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行業實現營業收入7.11萬億元,同比下降3.85%,降幅較同期機械工業總體收窄1.09個百分點,在機械工業營業收入中的比重為74.4%,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85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4066.68億元,同比下降4.63%,降幅較機械工業總體收窄2.46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回升對機械工業運行趨穩發揮了積極的帶動作。
(三)部分行業抓住機遇逆勢增長
面對突發的疫情,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下,機械工業主動作為加快復工復產,部分行業在危機中抓住新機遇,實現了逆勢增長。
農業機械行業近幾年持續處于低位,今年初也受到新冠疫情的巨大沖擊,但得益于國家及時出臺的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2020年農業生產發展項目等一系列惠農政策和措施,上半年農機行業快速恢復、產業結構優化,大中型拖拉機產量由負轉正,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速超過30%。
受益于電源類項目投資建設加快,上半年能源裝備行業運行持續向好,行業利潤總額由負轉正,增長2.88%。其中由汽輪機制造、水輪機制造、發電機制造等5個小行業構成的能源轉換設備制造業營業收入增長12.8%、利潤總額大幅增長46.9%。
在各類建設項目的帶動下,上半年工程機械行業的增長超過預期,行業重點監測的5種主要產品產量均實現同比增長,全行業營業收入增幅超過10%、利潤總額增幅超過25%。
(四)研發投入勢頭不減、自主創新成果投入使用
疫情沖擊下,機械企業為謀求長遠的生存與發展,對研發創新的熱情不減、投入不減。機械工業重點聯系企業統計數據顯示,自4月份起行業研發費用同比已由負轉正,上半年在收入與利潤仍處于負增長的背景下,行業研發費用支出增幅已達到兩位數,58.8%的重點聯系企業研發費用同比增長。
上半年一批國內自主研發創新成果投入使用。由三峽集團與東方電氣集團聯合研發的國內首臺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福清興化灣二期海上風電場成功并網發電,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單機容量亞太地區最大、全球第二大的海上風電機組。由中鐵裝備集團自主研制的世界首臺超小轉彎半徑硬巖掘進機應用于國網新源山東文登抽水蓄能電站工程,是我國首次將硬巖全斷面隧道掘進機(TBM)工法引入抽水蓄能電站工程建設領域,對于推動我國掘進機產業高質量發展和抽水蓄能電站智能化施工具有里程碑意義。由杭氧研制的總重達592噸的國內首臺超大型乙烷脫氫制乙烯整裝冷箱發往連云港石化項目基地投入使用。由三一重工研發制造的全球最大4000噸履帶起重機,順利完成魯清石化項目4號“1500噸級”丙烯塔吊裝,實現了國內產品對進口履帶起重機的全系列替代。
(五)千方百計開拓海外市場
面對新冠疫情以及由此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機械工業企業多元開拓海外市場、積極穩定對外貿易。上半年徐工集團大噸位起重機械批量發往澳洲,挖掘機械、道路機械批量發往北美,并向東南亞地區國家出口價值超過億元的定制機型。上海電氣自動化集團首次作為軌道交通機電集成總承包單位參與菲律賓馬卡蒂地鐵項目,標志其完成了在軌道交通產業中從單一型服務向項目成套總包的跨越,這也是上海電氣集團承接的第一個海外地鐵項目,是其開拓海外市場取得的一次重大突破。東方電氣集團厄瓜多爾蘆葦橋風電項目正式履約,標志其風電項目在落地歐洲、非洲市場后成功落地南美洲市場。
(六)積極探索發展新動能
面對突發疫情,機械企業主動拓展服務領域、創新服務模式,積極探索發展新動能。東方電氣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與光大環保能源(江陰)有限公司簽訂光大江陰三期汽輪機一鍵啟停改造項目合同,標志企業正式進軍電廠智慧化改造領域。陜鼓集團與國家電網簽署能源綜合服務戰略協議,成為國網集團“數字新基建”項目成員。為應對全球疫情導致的國際交流困難,徐工集團開啟“線上經營模式”,在行業內率先舉辦工程機械全球直播,并利用新媒體直播平臺由行業大咖面向全球推介中國工程機械產品,線上直播“帶貨”。
三、困難與壓力依然存在
當前機械工業生產經營的恢復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前期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已隨著疫情的好轉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緩解。但是在努力實現全年經濟平穩增長方面還存在以下困難與壓力。
(一)機械行業經濟運行形勢依然嚴峻
當前國內宏觀經濟持續復蘇,市場環境不斷改善,但從投資、消費、外貿三大拉動因素看,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形勢依然嚴峻。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3.1%,而其中與機械產品密切相關的設備工器具投資則下降13.9%。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1.4%,而其中汽車類產品的消費則下降15.2%。上半年全國外貿出口(按美元計)同比下降6.2%,而機械工業外貿出口同比下降7.37%。機械工業相關指標的回升幅度均較總體水平遲緩。
(二)需求不足的問題仍在延續
雖然國內企業生產經營秩序持續改善,但市場需求尚未全面恢復。重點聯系企業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機械工業累計訂貨額在上年低基數的基礎上繼續下降5.4%,降幅雖比年初收窄近10個百分點,但仍處于明顯的下降狀態。7月初專項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的被調查企業反映,訂單不足是當前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首要困難。
(三)賬款回收難企業負擔重
截至6月底,機械工業應收賬款總額已達到5萬億元,占全國工業應收賬款總額的近三分之一,同比增長10.39%,增幅比一季度提高近10個百分點。應收賬款數額大、回收難導致機械企業普遍存在資金壓力,不得不通過加大借貸的方式解決資金周轉問題,進而支付高額利息增加成本負擔。重點聯系企業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機械企業財務費用同比下降0.27%,而其中利息費用同比增長4.16%。
(四)行業投資復蘇乏力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向好,機械工業固定資產投資有所回穩。上半年機械工業主要涉及的國民經濟行業大類,通用設備、專用設備、汽車、電氣機械及器材和儀器儀表制造業投資同比分別下降18%、12.7%、20.9%、17.1%和0.5%,雖較年初降幅均收窄十余個百分點,但仍有四個行業大類的投資增速處于兩位數下降狀態,且顯著低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平均水平。民間投資復蘇更為遲緩,上半年通用設備、專用設備、汽車、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民間投資同比分別下降19.9%、14.6%、23%和18.8%。
近期專項調查顯示,雖有超過六成的被調查企業反饋今年的投資計劃仍將繼續開展,但投資規模總體呈現縮減趨勢。48%的被調查企業預計投資金額同比下降,30%的企業預計降幅超過10%,47%的企業預計投資金額同比將持平。表明下半年機械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復蘇動力不足。
(五)外貿出口壓力猶存
經歷了3、4月份的回穩后,5、6月份機械工業出口并未延續回升的走勢,降幅持續在7%左右水平,海外疫情對機械行業對外貿易的影響仍在延續。近期專項調查顯示,64%的被調查企業預計下半年海外訂單仍將處于下降狀態,21%的企業預計降幅超過20%;27%的企業預計持平;僅9%的企業預計增長。數據表明,下半年機械工業對外貿易出口仍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
2025-06-16 11:40
2025-06-16 08:15
2025-06-16 08:11
2025-06-14 20:30
2025-06-13 09:41
2025-06-10 11:04
2025-06-10 10:49
2025-06-10 10:08
2025-06-10 10:08
2025-06-08 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