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法國SAFT的技術專家Michael Lippert肯定了天能集團擁有高能鋰電池技術,他認為電池行業的創新不僅僅局限于化學體系或生產技術方面,在系統技術方面也有很多機會進行創新,短期來看,國際合作可以帶來很多新的方案,通過國際合作主要可以推動三個領域的創新——安全、數字化及對電池使用周期結束提供更好的方案。
世界上第一顆鋰離子電池在索尼誕生。在天能擔任首席技術官之前,李國華在索尼工作了20多年,他在鋰電的研發與管理中擁有極豐富的經驗。因此,在新能源趨勢技術論壇中,李國華從研發力度(在電池的高比能量、高安全、長壽命等方面仍需加大)、技術路線(須兼顧成本和性能)以及快充技術(未來有望實現15分鐘充至80%電量 )這三方面分享了當下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中鋰電產業的幾個要點。
同樣,天能集團燃料電池首席科學家&氫能源研究院院長張樹國表示,氫能源被認為是21世紀終極的清潔能源,而燃料電池技術則是氫能源利用最重要的一環。盡管中國在燃料電池的研發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強勁。張樹國向外界透露,目前,天能正在研發燃料電池電堆、系統、膜電極、雙極板,接下來即將著手開發催化劑和氣體擴散層。在制氫領域,將著手研發電解制氫技術;在氫氣使用領域,著手布局原位制氫加氫站技術的研發。未來,天能將以最優的燃料電池及其關聯的關鍵技術,服務中國,服務世界。
在中國工程院戰略咨詢中心氫能特聘專家劉建國看來,我國十分重視氫能的發展,尤其是燃料電池汽車的布局非常早。他著重強調了天能集團作為新能源電池企業領跑者,也在積極推動氫能燃料電池核心技術突破。通過引進海內外人才組成研發團隊,同時也成立了專門的氫能公司,不斷拓展氫燃料電池板塊業務。目前已經研制出80千瓦的石墨版電堆和150千瓦的金屬版電堆,并承擔了浙江省重大專項擇優支持項目,高工物與燃料電池與系統及零部件的工程化研發與應用。同時,還圍繞上下游產業鏈深入探索開展合作,先后與20余家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形成戰略合作關系。
在這場以新能源趨勢探討為核心的論壇中,我們已經看到天能未來愿景,那便是升級為一支在全球能源發展浪潮下的“新勢力”,成為一股推動中國新能源產業邁向新階段、為全球綠色發展做出新貢獻的重要力量。
2025-05-31 20:06
2025-05-31 20:05
2025-05-31 20:04
2025-05-31 20:02
2025-05-31 19:46
2025-05-31 19:36
2025-05-30 17:42
2025-05-30 17:41
2025-05-30 17:40
2025-05-30 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