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臨安區青山湖科技城杭叉集團內,工人們正在新能源叉車生產線上組裝叉車
今年1至8月,全行業銷售叉車75.57萬臺,同比增長58.4%。其中,國內市場銷售55.72萬臺,同比增長近51%,出口19.85萬臺,同比增長84%。
作為全球第一叉車生產銷售大國,我國叉車行業為何能“高原之上再攀高峰”?記者深入采訪行業企業,探尋叉車業的成長密碼。
新需求帶來新增長
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拓寬叉車應用場景,帶來巨大市場需求
發車,發車,發車!7月30日,在山東臨沂市柳工叉車的廠房外,一輛輛13米長的大型貨車排成長列,等待著新的叉車下線。35臺柳工C系列叉車剛一下線,便被發往玲瓏輪胎公司。“今年1至8月,僅玲瓏輪胎一家客戶就采購了我們的近百臺電動叉車。”柳工叉車公司經理肖遠翔高興地說。
細細觀察諾力股份、安徽合力、杭叉集團等叉車行業重點企業的銷售情況,制造企業、倉儲物流企業正成為叉車產品的主要客戶。
“智能制造加速發展,帶動智能工廠建設提速、智慧物流行業高速增長,為叉車行業帶來了新的增長空間。”諾力股份常務副總經理劉云華說,在智能制造時代,工廠車間、倉儲庫房內多機器相互協調、統籌調度的場景將更加普遍,其中,負責物料搬運的叉車必不可少。
在江蘇超悅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車間內占地面積最大的就是20米高的冷鏈智能物流倉庫。各類醬鹵肉制品原料進出零下20攝氏度的保鮮倉,靠的正是各式叉車。
電動叉車負責將原料從貨車上搬至入庫口,堆垛機將原料叉取入庫,穿梭車再將原料送至各自貨位。整個作業過程中,電動叉車、堆垛機等叉車分工協作,盡可能減少人員使用。劉云華分析,在物流行業,受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物流運營機械化、自動化正成為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隨著全球自動化物流倉儲行業快速成長,市場將對功能多樣的叉車保持強勁需求。”
機遇就在眼前,不過,想搶占新市場,叉車企業還需為傳統叉車裝上“大腦”,發展智能叉車。
傳統叉車全靠人工操作,可在智慧物流中,自動駕駛已成標配。近年來,叉車生產廠商各顯神通。在導航模式上,有的企業選擇磁軌技術,有的選擇激光技術,還有的采用攝像頭模式。此外,智能叉車還可扮演倉庫的“眼睛”,承擔收集統計數據、供系統分析提高效率的任務。徐工叉車就將其生產的新品叉車全部聯網上云,借助徐工工業互聯網平臺,提供遠程保養、維修、系統提升等服務。諾力股份則通過收購相關企業,從傳統設備制造商變身智能倉儲物流解決方案提供商,通過提升軟實力,讓叉車產品越來越“聰明”。
產業聯動催生新產品
從工程建設現場到車間、倉庫,使用環境由戶外變為室內,對叉車污染、噪音控制等要求更嚴,傳統的內燃叉車難以符合要求。怎么辦?“油改電”,推行電氣化。
多年來,全球叉車業致力于研發排放更低、運行安靜的電動叉車。起初,電動叉車普遍搭載鉛酸電池,一次充電需耗時10小時。兩年前,一次充電只需2至4小時的鋰電池叉車在中國率先上市、閃亮登場,為全球叉車業開啟了一場電池革命。
為什么中國能成為全球叉車業的領先者?采訪中,答案愈發清晰:我國有強大而完備的產業體系。
從技術路徑上看,鋰電池叉車充電時間短、運行時間長,但過去受安全性和價格因素影響,一直未能得到推廣:一來,作為物料搬運工具,鋰電池叉車一旦發生爆炸,將直接危及倉儲物品的安全,后果比乘用車嚴重,造成的損失也往往較大;二來,鋰電池價格長期維持在鉛酸電池的2倍,高昂的成本讓叉車生產廠商望而卻步。
2025-03-15 08:52
2025-03-15 08:51
2025-03-15 08:50
2025-03-15 08:49
2025-03-15 08:46
2025-03-15 08:45
2025-03-15 08:37
2025-03-15 08:34
2025-03-15 08:32
2025-03-15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