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可伸縮防護板,解決了工人高空作業跌落風險;叉車配置激光雷達,側后方遇障自動停車……一系列獨到創新的安全生產舉措,讓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獲得2021年度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企業殊榮。近日,記者跟隨島市應急管理局監管人員、安全專家探訪企業車間,探究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中的獨到亮點。
企業安全生產獲殊榮,獨到亮點有哪些?
近日,青島市安委會下發通知,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除隱患、打非法、治頑疾”安全生產大檢查工作。通過明查暗訪、舉報曝光、紀委監委責任落實專項督查、跟蹤問效、責任追究、定期調度等方式,確保全市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同時,青島市應急管理局以開展“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為契機,錘煉作風、提升能力、勇毅前行,創建“值得托付”黨建品牌,開設“除隱患、打非法、治頑疾”安全生產大檢查新聞報道專欄,對相關情況進行跟蹤報道。
近日,記者跟隨青島市應急管理局監管人員、安全專家來到位于城陽區棘洪灘街道的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據介紹,作為中國高速列車產業化基地、高檔鐵路客車主導設計制造企業、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制造商和國家軌道交通裝備產品重要出口基地,近年來,該企業一直非常重視安全生產,以安全文化助力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持續提升。
就在今年3月份,應急管理部公布了2021年度工貿行業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企業名單,這其中,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榜上有名。“這是應急管理部《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定級辦法》修改實施后的首次一級達標企業定級評價工作。”青島市應急管理局基礎處負責人楊叔新告訴記者,全國機械行業企業通過嚴格初審和申報的企業有60多家,只有14家最終通過一級定級,這其中就包括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
企業能獲此殊榮,在楊叔新看來,除了企業自身非常重視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外,還離不開省、市、區、街道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對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的推進,通過駐點、診斷、指導等措施持續對企業開展幫扶指導,不斷提升企業的安全標準化管理水平。
那么,在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中,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究竟有哪些獨到的亮點?為此,記者與安全專家等一行人來到生產車間一探究竟。
小小防護板,守護高空作業安全
車輛在廠區內穿行約十分鐘后,停在了一個巨大的車間門口,這里是中車青島四方機車總裝分廠車間,車間內整潔有序、寬敞明亮,兩側高聳的作業平臺中間是一列列制造中的列車車廂,工人們在各自崗位上有序組裝零部件。在其中一個作業平臺,幾名工人穿戴好安全帶等防護用具沿著梯臺走到五六米高的作業平臺上,準備在列車車廂頂部安裝空調。記者發現,工人們在作業前,首先在低一層的平臺上依次向外推出了一段段可伸縮防護板,來到車頂作業時,又將車廂兩側的防護欄降下。當工人們腳踩在防護板上作業時,車廂與作業平臺間幾乎沒有間隙。
工人踩在可伸縮防護板上作業
“根據安全生產要求,車間所有高空作業的平臺都加裝了伸縮踏板和防護欄,充分保障工人作業安全,作業前需要把伸縮踏板、防護欄打開,作業結束后再收回護欄和踏板。”地鐵外部設備班班長潘曉雷向記者介紹安全作業流程時,多次提到“安全進工藝”這一關鍵詞。
可伸縮防護板未打開時,列車車廂與作業平臺間有明顯間隙
該企業安全部安全監察主管于永強向記者解釋說,“安全進工藝”是他們近年來在安全生產方面探索出的一項創新制機制,在之前的生產管理中,安全管理與工藝管理是分開的,“全面實施安全進工藝簡單講,就是在工藝的全過程都要考慮策劃安全管理,每個節點都要有安全工程師的把控。”于永強以高架作業平臺上安裝的可伸縮防護板舉例說明,由于軌道車輛尺寸大、高度高,受不同車型寬度不統一的影響,車輛和高架平臺間存在間隙,人員在車頂作業時存在磕絆或從間隙處跌落的風險。為此,他們在工藝設計時就充分考慮安全因素,在高架作業平臺增加了伸縮防護板,從本質上消除了這一安全隱患,自從增加伸縮板后,沒有發生過跌落事件。”于永強說,安全進工藝推行這些年來,企業的安全生產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安全專家王健美看來,企業的安全進工藝是管理創新的典范,從項目設計階段就開始考慮安全生產,采購設備時有針對性提出安全生產需求,設備進入工廠后還要經過安全人員驗收、安全專家評估,查看是否達到安全生產要求。在工作過程中,員工也會進行風險評估,如果發現還有未控制住的風險,會繼續采取工程技術措施進行改造,從本質上解決了安全風險的問題,做到了真正的全員參與安全、全流程作業重視安全。
側后方有物體,叉車近距離自動停車
走下高架作業平臺,一旁的通道緩緩駛來一輛叉車,與記者曾見到過的其他叉車有所不同,這里的叉車在行駛時,車身左、右、后三個方向有投射到地面上的紅線圍繞。“這也是我們為了安全生產研發創新的安全技術。”該企業安全部副部長肖雪峰介紹,在跨廠房運轉部件時需要使用叉車,叉車在廠區道路上與人員交叉行駛時存在車輛傷害風險,他們針對叉車作業過程中的安全性進行了創新和改善。
叉車配備激光雷達,側后方遇障自動停車
現場人員楊衛鵬招呼記者來到叉車前,當記者從叉車后方走近至3米遠時,叉車就響起了警報聲,當走到叉車投射到地上的紅線位置時,警報聲變得更加急促。“這三條紅線是我們給叉車加裝的示廓燈,叉車啟動時,射燈自動點亮,在車輛左、右、后三個方向的地面上形成紅色醒目的光射線,實時提醒周邊行人注意避讓叉車。”楊衛鵬說,同時,他們還在叉車上安裝了倒車雷達裝置,當叉車后方的人或物體距離叉車距離大約3米遠時,雷達就會探測到并發出報警,提醒叉車司機和行人注意;而當距離接近紅線位置時,叉車就會自動切斷動力控制并停下。“此外,我們還在叉車上配置了限速報警裝置,車輛運行速度超過設定值時,限速報警裝置也會切斷油路或電路,強制車輛減速并報警。”楊衛鵬說。
為了演示叉車的智能識別距離并自動停車,工人推來了一輛小型工具車,當叉車倒車靠近工具車時,距離在3米外便開始發出報警、閃爍報警燈,當叉車紅線接近工具車時,報警變得急促,報警燈閃爍頻率增加,叉車也自動停了下來,任憑叉車司機反復踩動力踏板,叉車也紋絲不動。
在觀看了叉車自動感應的功能后,安全專家王健美連連稱贊,在她看來,這是企業機械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典型體現。“叉車在出廠的時候自帶了蜂鳴警示和語音提示,但現實作業中難免會出現叉車視覺盲區與行人交叉的情況,容易發生碰撞風險,企業利用自己的智慧,采用雷達感應行人與叉車的距離,并做到近距離自動停車,在安全生產方面通過創新智能化安全智造,提升設備本質化安全。”王健美說。
推廣“5米經理”,夯實安全管理制度
記者在車間采訪時發現,除了一個個創新智能的設備為企業安全生產加碼外,還有多項安全管理模式制定也讓安全生產更加穩健。在一處高架作業平臺前,赫然寫著“5米經理”幾個大字,平臺下作業的工人每用完一件工具,都會仔細放歸原位,并及時對身邊的設備、零件進行歸納整理。
該企業安全部安全體系主管崔久龍解釋稱,“5米經理”是指每位員工在作業場地以自己為圓心,在1.2米半徑的區域內都是“經理”,主動履行維護現場安全環境、作業防護、吊掛情況,監督物料擺放、人員行為規范等,并對執行好的員工發放紅色卓越卡,對執行不好的員工發放藍色提示卡,量化后與績效掛鉤,形成一套完整的績效管理體系。“經廠房觀察,1.2米是員工伸手可及的地方,在正常不耗費精力的情況下可控制5平方米左右的現場衛生及現場保護,從習慣上大家能接受,也具有可操作性。”崔久龍說。
安全專家許巖博認為,“5米經理”制度有效激發了員工自我安全意識,充分發揮了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做好自我管理的積極性,解決了作業現場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點多、面廣、隱蔽崗位多、靠外人難于管理的現實問題,使安全生產人人有責真正落到了實處。“這一制度還很好地把風險管控、隱患排查和日常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是一項值得推廣的好經驗、好辦法。”許巖博說。
當天的探訪中,記者了解到,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推行安全生產標準化的獨到創新舉措還有很多。該企業安全部副部長肖雪峰介紹,企業非常重視安全生產工作,每年都會配套幾千萬元的資金用于安全生產,其中有大部分資金用于安全生產技措的改造和本質安全度的提升,以今年為例,就有100多個項目納入了安全生產技措的改造范圍內。“隨著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的深入開展,公司安全管理和技防物防穩步提升,對公司安全管理的指導作用愈發明顯,已成為公司安全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和標準。”肖雪峰說。
2025-07-06 09:27
2025-07-03 09:04
2025-07-01 15:26
2025-07-01 09:48
2025-06-30 08:14
2025-06-28 18:07
2025-06-26 14:36
2025-06-26 10:47
2025-06-23 09:11
2025-06-16 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