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車作為工業物流的"搬運能手",每天穿梭于車間、倉庫、碼頭,但看似靈活的背后卻暗藏危機。叉車在轉彎時的安全問題卻常常被忽視,許多慘痛的事故都源于這一小小的疏忽。
一、叉車轉彎時的潛在危險
1、重心轉移與離心力的影響
叉車在行駛過程中,自身重量加上貨物的重量,重心相對較高。當叉車轉彎時,離心力會使重心向外側偏移。如果轉彎速度過快,離心力增大,可能導致叉車側翻。尤其是在裝載較高或不穩定貨物時,這種風險更加明顯。
2、內輪差導致的視野盲區
叉車轉彎時,前輪和后輪的行駛軌跡不同,存在內輪差。這意味著在轉彎過程中,叉車的內側區域可能處于駕駛員的視野盲區。如果此時有人員或其他障礙物處于這個盲區,駕駛員很難及時發現,而高速轉彎會讓駕駛員來不及做出反應,從而引發碰撞事故。比如,在倉庫狹窄的通道中,叉車轉彎時內輪差形成的盲區可能會將正在行走的工人卷入車底,后果不堪設想。
3、制動距離增加帶來的風險
當叉車以較高速度行駛時,制動距離會隨著速度的增加而延長。在轉彎過程中,如果遇到突發情況需要緊急制動,高速行駛的叉車很難在短時間內停下來,容易導致碰撞、貨物掉落等事故。就像在道路上行駛的汽車,高速轉彎時剎車距離變長,更容易發生危險,叉車也不例外。
二、因疏忽轉彎不減速引發的事故案例
案例一:貨物散落,人員受傷
某工廠內,叉車司機為了趕時間,在轉彎時沒有減速,導致叉車側翻,車上的貨物散落一地。其中一件重物砸到了旁邊的工人,造成工人腿部骨折。事后調查發現,司機明知轉彎需要減速,但為了提高效率而選擇冒險,最終釀成了事故。
案例二:碰撞設備,生產停滯
在另一家企業的倉庫中,叉車司機在轉彎時速度過快,由于內輪差的影響,叉車尾部碰撞到了倉庫內的貨架設備。貨架倒塌,不僅損壞了大量貨物,還導致該區域的生產作業停滯了數小時,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這一切,僅僅是因為司機在轉彎時沒有減速,忽視了潛在的安全風險。
三、安全操作要點:轉彎時必須減速
1、提前減速,控制車速
在轉彎前,司機應提前減速,將車速控制在安全范圍內。一般來說,叉車在轉彎時的速度不應超過5 公里 / 小時,具體速度應根據場地條件、貨物重量和種類等因素進行調整。減速時要平穩操作,避免急剎車,以免造成貨物晃動或叉車失控。
2、觀察周圍環境
在轉彎過程中,司機要仔細觀察周圍的人員、設備和障礙物。通過后視鏡、側視鏡等觀察工具,確保轉彎路徑上沒有安全隱患。同時,要注意內輪差區域,避免因視野盲區而引發事故。必要時,可以下車查看周圍情況,確保安全后再進行轉彎操作。
3、鳴笛警示,借力叉車防撞系統
在轉彎前,司機應鳴笛警示周圍人員,提醒他們注意叉車的行駛動向。尤其是在視線受阻或人員較多的區域,鳴笛可以有效提高周圍人員的警覺性,減少碰撞事故的發生。
在廠區/倉庫安裝唯創安全的區域防撞系統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在拐角處放置報警主機,叉車放置車載標簽,當叉車準備經過拐角處時,以語音/聲光警告等方式提醒行人。
4、定期檢查和維護叉車
企業應定期對叉車進行檢查和維護,確保叉車的制動系統、轉向系統等關鍵部件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如果發現叉車存在異常情況,如剎車不靈、轉向沉重等,應及時停止使用并進行維修,避免因設備故障而增加轉彎時的安全風險。
安全無小事,細節見真章
叉車轉彎時減速,看似是一個簡單的操作細節,卻關系到人員的生命安全和企業的生產安全。90% 的事故源于疏忽,每一次對安全規則的忽視,都可能埋下事故的隱患。
作為叉車司機,要時刻牢記安全操作規范,將減速轉彎作為一種習慣,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負責。作為企業,要加強安全培訓和管理,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營造安全的工作環境。
唯創安全,叉車防撞系統領導者,深耕叉車安全管理與智能工廠領域二十余年,以智能傳感與數據分析技術為核心,為全球客戶提供數智化安全管理與效率提升綜合解決方案,是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
公司核心產品系列——叉車防撞系統深度運用AI 視覺算法、雷達感應技術與UWB測距技術,覆蓋叉車、正面吊、裝載機等機械設備的智能防碰撞、超速報警、重量管理、車隊管理等安全服務,精準構建“人、車、貨、場”全場景風險預警與防護。
在物流倉儲數智化服務方面,依托智能云平臺實現定位追蹤、實時監測與智能調度,打通 “工業互聯網 + 安全生產” 鏈路,助力企業實現智能化升級與精益化生產,兼顧安全管理與運作效率的雙重提升。
秉承 “以客戶為中心” 的服務理念,唯創安全以專業的技術實力、穩定的產品品質和高效的服務響應,為客戶提供貫穿需求調研、方案實施到售后運維的全周期優質服務。公司將持續深耕智能安全技術,驅動工業場景數智化變革,守護生產安全。
2025-06-27 09:29
2025-06-27 09:27
2025-06-27 09:26
2025-06-27 09:25
2025-06-27 09:16
2025-06-27 09:15
2025-06-26 14:52
2025-06-26 14:50
2025-06-26 14:48
2025-06-26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