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作為一種革命性的技術,引起了來自芯片、標簽、軟件、讀卡機具、系統集成以至印刷等領域廣大廠商以及物流、包裝、零售、制造、交通、公共事業等各應用領域的廣泛關注,那么其在中國的應用目前又如何呢?它將會在哪些領域率先應用呢?就讓我們聽聽RFID這條產業鏈上相關專家、代表們的聲音吧!
觀點1
RFID將在非開環供應鏈管理中率先應用
上海華申智能卡應用系統有限公司 總經理、高級工程師 王家振
由于集成電路芯片技術水平的提高和成本大幅度下降,電子標簽用于大宗物品標識已成為現實。這項技術的迅速發展,將為全球供應鏈管理產生革命性變革。但是,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盡管我國已逐步成為世界制造業中心和未來電子標簽應用最大市場,但由于物流業欠發達,相關部門對RFID技術準備不足,特別是對于供應鏈中應用最廣泛的超高頻標簽,其頻率和通訊接口標準的開放尚有大量工作要做,特別是我國有關部門,不會全盤接受EPC Global公司的電子標簽應用方案,而在建立我國自主的電子標簽標準體系方面仍需花上一段時間,因此,在近階段我國物流業在其供應鏈管理中大量采用電子標簽技術還為時過早。
相反,我國在物品防偽、動物檢疫、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強制檢定計量器具管理方面對電子標簽應用有著迫切要求。這類物品標識標簽一般使用低頻(如動物標識采用134.2KHz)或高頻(如危化品等采用13.56MHz)標簽。特別是高頻標簽,其頻率范圍與我國二代身份證、大城市公共交通卡一卡通IC卡一致,產業部門對于這類標簽芯片的生產,在技術上已經成熟,從而為上述非開環供應鏈管理的電子標簽的應用創造了有利條件。以上海為例,動物用電子標簽上海市地方標準已經出臺,上海的寵物和牲畜免疫已依據這一標準采用電子標簽管理;液氯、乙炔等危險化學品氣瓶、全市煙花爆竹以及出租車計價器等強檢計量器具也都全面實行電子標簽管理;上海地鐵全線實行了RFID單程票的一票換乘。目前,上海正在制訂基于電子標簽的訪客生物特征識別標準,并將建立基于電子標簽的訪客及其證件(照)管理系統。為此,我國IT產業界人士普遍認為:通過電子標簽在非開環供應鏈管理中的率先應用,將促進我國超高頻電子標簽技術和產業的成熟,屆時,RFID在我國供應鏈上的大規模應用才會到來。
觀點2
對RFID應用上的投資我是看好的
老虎基金(Tiger Capital Partners)合伙人David Yates (大衛·耶茨)
作為在RFID做投資有7年歷史的我來說,我還是比較看好RFID在中國市場的發展。RFID是實現企業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技術之一,將有可能在提升企業競爭優勢的同時,創造新的服務形式,新的商業模式,新的產業結構。中國的RFID目前市場規模和技術水平相對落后于與歐美、日本、韓國,中國的RFID企業目前規模較小,資本實力不夠強,自主研發能力不夠,技術水平相對落后, 但現在的中國市場應該有著不錯的機會。同時,中國市場潛力又是巨大的。相信作為供應鏈“源頭”的中國,在RFID技術上面最終也會成為世界的中心。
但對于未來在技術上的投資是否可行,我現在還不好下結論。對于在應用上的技資我還是比較看好。中國政府出于民族產業的考率,現在在標準上下了不少精力和財力。但作為一個投資者來說,我不在意什么標準, 現在國際上已有成形的標準了,建議中國也能與國際上的標準方向一致,從而把精力放在RFID的應用推廣上。
觀點3
RFID將優先誕生在出口產品和物流企業中
RFID資深專家 王亮
我們有兩個推斷性的結論尚在證實之中:一個是RFID將在出口產品中大量應用,一個是RFID將在物流企業中大量裝備。
我們的推斷來自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沃爾瑪對供應商提出的強制性要求,而沃爾瑪全球連鎖企業中,至少有300億美元以上的中國商品充斥其間;二是物聯網與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架構性趨勢,而擔任著物品流通任務的物流企業,在可視性的實時監控過程中,也被客戶增加了RFID裝備的要求。
從國外境況看,沃爾瑪的最主要的供應商,其實也是RFID最熱心的推動者,而非我們以往想象的完全是被動接受角色;專業物流服務提供商DHL在其物流中心投入大量資金進行RFID技術試驗和裝備;擁有600架大型貨機的UPS,也把RFID技術應用確定于包裹分撿過程和包裹準確位置方面。
今年年初,我們終于等來了物流企業在RFID應用的一個試驗消息。與白沙物流不同,這家深圳的物流企業完全是一種靜悄悄的測試:貨物的流動方向是由外向內,也就是進口產品的進境方式;RFID測試的階段是美國人的應用階段,也就是說在中國境內尚不能被允許的范圍;測試物品以集裝箱為主,也輔以分包方式,RFID的讀取設備裝置在運輸車輛、托盤、卡口、倉儲大門、庫房等地。據這家主要業務是為沃爾瑪提供物流服務的公司老總介紹,測試的時間很短,但非常成功。
此后,煙草行業出現RFID應用的試驗。
昆明煙草公司數字化倉庫建設,應用RFID技術,重點是倉儲和配送方面,特別是倉儲部分。進貨:當貨物通過進貨口傳送帶進入倉庫時,每托盤貨物信息通過進貨口讀寫器寫入托盤,然后通過計算機倉儲管理信息系統運算出貨位,并通過網絡系統將存貨指令發到叉車車載系統,按照要求存放到相應貨位。出貨:叉車接到出貨指令,到指定貨位叉取托盤貨物。叉取前叉車讀寫器再次確認托盤貨物準確性,然后將托盤貨物送至出貨口傳送帶,出貨口傳送帶讀寫器讀取托盤標簽信息是否準確,校驗無誤出貨。
杭州卷煙廠在中國煙草行業卷煙生產經營決策管理系統工程項下,應用成品托盤出庫RFID系統,在成垛運輸的托盤中采用RFID電子標簽的方法,通過條碼與RFID電子標簽的結合,解決了成垛卷煙的物流和信息流的交互與統一問題。
此外,中國的港口、大型航運公司、物流倉儲企業都有一些圍繞集裝箱的RFID應用試驗。
就RFID對我們日常生活的沖擊力而言,單品的應用遠比集裝箱、托盤離我們身邊更近。我們也看到了實華開公司與日本一家企業在酒類單品RFID應用的合作,這個實驗包括了貨物的流動、倉儲、防偽等方面。
總體看,就我們所接觸到了中國RFID的應用,尚在試驗或者測試階段。
觀點4
RFID應用在中國有機會也有挑戰
斑馬技術公司大中華區執行總裁 奚君武
在應用方面,射頻識別技術將有效提高我國供應鏈管理的整體水平。作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加工廠的中國,供應商們當然感受到壓力, 然而更應該看到機會。 RFID技術不但可以提高制造商倉儲及供應鏈管理的效率,同時可以幫助企業實現生產管理的流程再造,提高綜合競爭力。其次,由于RFID技術的突出特點和優勢,射頻識別技術將在交通運輸、電子票證、食品跟蹤查詢、防偽、國防和軍工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在產業發展方面,正如網絡技術的發展帶動了互聯網的革命, 射頻識別技術的發展引發的將是互聯網的革命。這就是為什么IBM、HP、Intel、SAP等世界巨頭們無一遺漏地攜巨資卷入RFID的行列, 并為其推波助瀾。 革命意味著產業洗牌,意味著機會!不可否認我國將是RFID技術的潛在巨大消費市場, 需要大批的應用軟件開發商及系統集成商把遠景變為現實, 把技術變為企業的價值。RFID技術的應用同時將推動硬件技術及產品的發展,諸如芯片技術、電子標簽封裝技術、標簽編譯/打印技術、識讀技術、網絡及數據庫產品技術……
盡管射頻識別技術前景光明, 有些問題仍需引起足夠重視。第一,射頻識別作為開放系統的信息技術,標準開發應先行且應該充分考慮與國際標準兼容問題。第二,射頻識別技術發展很快,用戶在選擇解決方案時應充分考慮系統的兼容性及可升級/擴展性。第三,同其他技術一樣,射頻識別技術并非萬能,因此,在項目需求的論證上應對RFID有合理的期待。第四,與條碼技術相比,射頻識別技術固然擁有很多的優勢,然而這不意味著RFID可以很快取代條碼。RFID與條碼的關系是互補而非取代。在很多領域,條碼仍將以低成本且高可靠性的技術而得到持續、廣泛的應用。
觀點5
成本讓RFID在中國處于難產階段
深圳市惠田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惠智敏
RFID在中國的發展,有些人認為目前處于難產階段。難在哪兒?普遍的觀點依次有三:成本、標準和應用。這個觀點我同意,我認為更主要的是成本,尤其是標簽的成本。一個標簽好幾塊錢,太貴了,貴就限制了應用。
標簽又貴在什么地方?貴在inlay的生產,也就是如何實現芯片與載有天線的基板實現互聯(電氣連接),這個活兒叫做倒裝貼片生產技術(一種國際公認的優秀的半導體芯片封裝技術),它就是降低標簽生產成本的關鍵。
關于標準和應用,我覺得應用要走在標準的前面的。我們不能單單盯住標準或等著標準出臺,要把產業和市場(即應用)都做起來,仿佛足球的三條線,應用是前鋒,產業是中場,標準是后衛。
我們要守住大門,可是更要進球。我覺得我們國家后衛做得是好的,但中前場尚需努力。我認為我們是中場,首先要做個好球給前鋒,讓前鋒們用得起的電子標簽。
沒有誰懷疑電子標簽的市場是巨大的,我已經有些朋友在這個行業賺了錢,他們比我做得早。我相信我們也即將賺到錢。
有位RFID界的老前輩說過一句話,“人家喜歡周杰倫,我喜歡電子標簽。”讓我們以此共勉。其實,國外的市場已經形成,標準和行業都形成了,只是成本偏高。怎么辦,找中國人呀,他們認為中國人在這方面最有辦法,說明中國人能對世界作貢獻。
觀點6
關鍵的應用問題是整合信息系統的問題
中國RFID產業聯盟
執行秘書長 歐陽宇
目前,RFID的應用環境還不太成熟。因為在國內RFID市場存在基礎研發力量薄弱、標準化方面企業參與程度不夠、國內企業大多持觀望態度時期,RFID的實際利用,主要應采用企業內的閉環式系統和企業間的開放式系統。閉環式系統更加實用化,主要是因為開放式系統還沒有做到有效解決供應鏈各個企業應負擔多少費用這一問題。對于封閉式系統,若投資與回報成正比,就能夠得到有效地、廣泛地推進。
雖然我國RFID技術起步晚,但射頻識別技術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一些企業已經具備一定的系統集成的能力,并在幾個特定的領域開發了相關的應用系統,提供了電子標簽應用的完整解決方案。
RFID在中國的大規模應用,不完全取決于頻率的確定和標準的出臺。關鍵是中國的企業、中國的市場認知程度,以及價格是否足以吸引企業的重視。標準不是一個影響RFID應用的關鍵問題;成本問題對于某些特定的行業來說,比如集裝箱行業、鐵路車皮管理、房產證、交通工具的管理等等都不是一個主要的問題;而關鍵的應用問題是整合信息系統的問題。
因此,針對以上情況,我國應該盡快建立和RFID技術有關的研究基地和人才梯隊,籌集專用的資金,從事RFID尖端技術的研發,支持試驗性項目,并積極地參與國際標準的建立,不必完全迎合ISO或EPC標準,逐步確立中國RFID標準的地位。中國企業的產品要想加入國際主流流通渠道,就需要跨越信息交換技術新的門檻,使用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應用標準并兼容國際主流RFID標準的電子標簽技術。
具體說,中國RFID市場的策略,重點應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1.廣而告之,中國制定RFID標準并不是要設定技術或貿易上的壁壘,而是本土企業開始尋求話語權,是中國IT企業走向成熟的一種體現;
2.加大企業研發投入,鼓勵企業自主創新;
3.采用并購或購買技術專利的方式,可縮短研發周期,走“引進、吸收、創新”的模式;
4.適時出臺頻率適用標準,給中國企業一個快速發展的空間和時間;
5.在證照、防偽、牲畜防疫、兒童安全、交通管理、危險物品管理等方面,優先開展RFID應用試點工作,
6.在零售領域,針對特定的客戶群體(團購客戶、貴賓),可率先采用RFID技術開展VIP專店的方式
7.技術戰略與標準戰略同步進行。中國推出自己的標準是無可非議的。根據WTO技術壁壘協議的規定,在國家安全、防止欺詐、保護環境、保護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動植物生命和健康等五個正當目標的范圍內,各國有權制定相關的技術標準和法規。
8.堅持“以應用促標準,以標準帶應用”的原則。
RFID系統的基本構成
射頻識別技術是一項利用射頻信號通過空間耦合實現無接觸信息傳遞并通過所傳遞的信息達到識別目的的技術。
射頻識別系統通常由電子標簽、射頻編譯及讀出設備組成。電子標簽的表面明示信息通常由條碼表示,而在標簽內存有一定格式的電子數據。電子標簽信息可在標簽出廠時寫入,也可在作業現場通過內置電子標簽編譯單元的條碼打印機對標簽編碼并同時將有關信息打印成條碼標簽。 電子標簽附著在待識別物品上,作為待識別物品的電子標記。閱讀器與電子標簽可按約定的通信協議互傳信息,通常的情況是由閱讀器向電子標簽發送命令,電子標簽根據收到的閱讀器的命令,將內存的標識性數據回傳給閱讀器。這種通信是在非接觸方式下,利用交變磁場或電磁場的空間耦合及射頻信號調制與解調技術實現的。
射頻識別系統的另一重要性能指標是識讀距離,或射頻系統的覆蓋范圍。閱讀器可靠讀取標簽的最大距離,首先取決于標簽的性能。通過電池供電的有源標簽,讀取距離較長,而沒有電池供電的無源標簽與識讀器的作用距離則較短。其次標簽及識讀器天線的性能、以及環境因素都將影響識讀距離。典型的情況是,在低頻如13.56MHz頻點上一般采用無源標簽,通訊距離在10~30cm左右。在高頻UHF頻段,無源標簽的通訊距離可達到3~10m。更高頻段的系統一般采用有源標簽, 其識讀距離可達100米。 (奚君武)
2021-10-26 08:46
2021-09-25 08:59
2021-08-31 16:26
2021-08-27 10:03
2021-08-26 13:38
2021-08-23 08:52
2021-08-20 08:55
2021-08-14 14:25
2021-08-09 09:12
2021-08-05 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