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叉車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企業動態" />
⑴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所帶來的旺盛市場需求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的領跑者。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工業化程度不斷加深,物流業飛速發展,社會使用意識逐步提高,對工業車輛的需求也在不斷加大。平穩較快發展的國內經濟給整個工業車輛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另一方面,世界經濟從2002年-2008年期間處于緩慢上升周期。由于本土工業車輛產品成本較低,加之近年來產品品質和性能不斷上升,綜合競爭力因而得到不斷提高,出口連年高速增長。自2005年開始,中國的工業車輛產品出口量已大于進口量,從此成為工業車輛凈出口國。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工業車輛產業的發展同樣受益于世界經濟的繁榮與進步。
⑵對外開放所帶來的技術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自上世紀80年代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后,一方面,為了應對新形勢下的競爭,行業內的廠家紛紛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并加以消化吸收,進而推動了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另一方面,在國門打開以后,中國廣闊的市場和廉價的勞動力,吸引了眾多的外資企業到中國進行本土化生產,在壯大行業實力的同時,還促使本土企業通過近距離的競爭和觀察,獲得了很多技術、管理方面的收益。通過對外開放,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⑶充分競爭環境下本土企業競爭能力不斷提高
中國工業車輛行業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尤其是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之中,國內市場的競爭呈現國際化特征,本土企業則因為國內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轉而向外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在殘酷競爭的環境下,在參與國際交換的過程中,產業結構逐漸得到優化,本土企業的素質得到了實質性的提高。
在充分競爭和開放包容的市場環境下,整機企業紛紛根據需要從國際市場上采購關鍵零部件,本土零部件企業也通過積極為國際用戶配套提升了自身能力,這些由市場驅動的競爭行為使得本土工業車輛的整體質量得到穩步提高。
2、國內機動工業車輛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目前階段,我國工業車輛產業尚處于發展期,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依然明顯,盡管本土企業產品質量有了很大提高,但國外品牌產品仍然主導了國內的高端工業車輛市場。
差距形成的原因:①受國家基礎工業水平的影響。工業車輛是技術密集型的產品,它的發展不僅取決于企業自身的技術水平,而且還直接受到外部環境中包括原材料、化工、液壓、電子元器件等基礎工業水平的制約。②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本土企業研發資源嚴重不足,缺乏對市場和用戶需求的深入研究,自主研發能力差。工業車輛行業近幾年雖然伴隨著中國宏觀經濟的發展而快速增長,但這種增長更多體現在數量而不是整體能力上,是一種低層次基礎上的增長。③用戶需求層次總體上不高。在中國當前環境下,整個社會仍處于從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向社會化大生產的工業經濟過渡過程中,雖然由于經濟發展程度高度不平衡,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對工業車輛的使用觀念因而有很大差異,市場呈現多層次和多元化的特征,但主流的市場需求仍停留在以機械代替人工搬運的層次上,需求動力不足使得產業結構調整仍處于初級階段。
2025-06-09 12:24
2025-06-09 12:22
2025-06-09 12:22
2025-06-09 12:20
2025-06-09 12:20
2025-06-09 12:15
2025-06-08 21:14
2025-06-08 21:12
2025-06-08 21:11
2025-06-08 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