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機中尋找生機,企業動態" />
2009年的第一個月,全球工業車輛市場以另人觸目驚心的-51%開局,之后的頹勢就如開了閘的洪水一般無法阻擋。2009年第一季度,是全球工業車輛市場最慘淡的時期。在主要工業車輛市場,除中國以29%的跌幅略少外,其他如歐洲、美洲、日本等地區跌幅均在50%左右,印度、巴西和俄羅斯的跌幅受2008年較大市場基數影響甚至遠遠超過這些地區。
中國有句古話,一年之計在于春,2009年春天以這樣的形勢開局,我相信在座的許多企業領導們和我一樣,熬過了許多不眠之夜。行業外,全球物料搬運市場需求急劇萎縮,各國緊急出臺的救市計劃還未顯出成效,人們開始保守消費,客戶減少或者取消訂單;行業內,歐、美、日等工業車輛發展成熟的市場遭受重創,大幅減少了從發展中地區進口產品的需求;金磚四國除中國的情況稍微好一些外,其他國家本來就不太穩定的工業車輛市場遭受的打擊甚至比發達地區還要嚴重。我們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期待著經濟回暖。令我們擔憂的是,又一個季度過去了,全球大部分地區工業車輛市場似乎并沒有復蘇的跡象,跌幅繼續維持第一季度的水平。
在一片蕭條的市場中,中國市場卻生機勃勃。雖然截止今年8月份跌幅依然保持在19%,但是幅度明顯收窄。2009年6、7月份,市場已經逐漸呈現升溫跡象,月訂單量已經接近甚至超過1萬臺,2009年8月,市場首次呈現當月同比正增長,訂單量突破11,000臺。考慮到2008年第四季度較小的市場基數,中國工業車輛市場極有可能在2009年達到10萬臺的水平。環顧四周,我們為身在中國而感到欣慰。穩定的社會環境,適時調整的金融政策,4萬億拉動內需的舉措,接連出臺的產業振興規劃,全國各地轟轟烈烈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一切都在預示著經濟在逐步復蘇,進而拉動工業車輛需求。
欣慰之余,審視未來中國工業車輛發展方向,仍有許多令人擔憂的因素。第一、內燃叉車比重常年占整體市場的80%左右,居高不下,不利于環境保護與能源節約;第二、國內大大小小叉車廠家有上百家,經過金融危機調整后實力開始區分,強者恒強,弱者在激烈的競爭中可能逐漸被淘汰或面臨轉型。即使是現在積極活躍在市場上的強者,其產能相加也遠遠超過市場需求;第三,國內需求在經濟刺激計劃下有所復蘇,但是國際需求依然低迷,占企業很大一筆利潤的出口業務近期仍然難有起色,影響了企業的盈利水平。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作為最早在中國市場建立生產基地的外資品牌,林德愿與所有業內人士共同探討,化“危”為“機”,共謀發展。
2025-07-04 10:03
2025-07-04 10:01
2025-07-04 09:59
2025-07-04 09:57
2025-07-04 09:56
2025-07-04 09:52
2025-07-04 09:50
2025-07-03 09:49
2025-07-03 09:47
2025-07-03 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