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希望我說真話還是假話?我覺得應該說實話!”
這是慧聰工程機械網編輯與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柳工集團董事長王曉華見面時的第一次會話。原本嚴肅、正襟危坐的訪談變得輕松、隨和。我們認為,踏實——這是王曉華代表給人的第一印象。
在2010年“兩會”中,王曉華帶來了兩點建議,一是關于限制進口二手挖掘機的建議,此建議是基于《2010年進口許可證管理貨物目錄》中挖掘機未列入舊機電產品目錄一事,王曉華聯合山河智能董事長何清華以及中聯重科監事會主席龍國鍵等代表一起提出的;第二點建議是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的。
除此之外,在近距離接觸中,我們更了解到王曉華代表內心的澎湃,關于國家、社會、行業柳工以及其他。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最熱門的話題
溫家寶總理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工作重點提出,王曉華對此有著自己的理解。
在2008年9月開始的國際金融危機中,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拉動內需、刺激經濟的政策,這是一種鼓勵,“那么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方面,如果國家能有一些鼓勵政策,那就更好了!”王曉華如此期望,“我們國家從改革開放到現在,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值得驕傲的,然而我們的發展方式是建立在過度犧牲資源、過渡依賴進口的基礎之上,我們是制造大國,不是制造強國!所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顯得非常緊迫。”
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制造業須做排頭兵!作為在工程機械行業發展半個世紀的老牌國企柳工的領頭人,王曉華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說出了自己的理解,一是通過技術改造提高我們現有的制造水平,這種技改不是產能層面上的,而是要提高我們的生產能力;二是通過“兼并重組”將企業做大,而這種兼并重組不是簡單、盲目的將一個企業做大,而是一種資產的重組、一種資金的盤活;三是抓好產品質量,由此提高我們品牌的影響力,讓其打入國際市場。
這些都是很實在、可操作性很強的!這是王曉華對今年兩會最大的感受。他說,兩會不是一個過場,而是實實在在的解決一些問題,強硬的去執行和落實一些重大措施。比如選舉法的修改,比如關于農民增收的報告,“在這份報告里面,就連麥子多少錢一斤、農民哪里應該補貼多少錢都寫的清清楚楚!這就是我們需要的。”除了之外,在王曉華看來,今年兩會更表現出了我們國家自信程度的提升,因為我們敢講真話,敢把很多不樂觀的現狀提出來,擺在臺面上商討,比如我國經濟受到的沖擊,有多少企業瀕臨破產,又有多少農民工返鄉……
老穿阿迪達斯 怎么拉動內需?
圍繞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當前炙手可熱的話題,王曉華將其過渡到消費領域,而消費、投資和出口是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在王曉華看來,內需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與“消費”劃等號,“我們老在說鼓勵消費、拉動內需,可是你們看,我們穿的、用的日用品有多少是外國品牌的?穿著阿迪達斯,怎么拉動內需呢?”王曉華表露出了自己的心情。
“王總的外套是什么牌子?”編輯不失時機地問道。“我這是深圳買的國產品牌,人稱錦濤服,呵呵!”王曉華以實際行動支持國貨。
當前有一種現象,每當有國人外出旅游,無論何種性質、何種身份,到最后都成功的將“旅游”變成“購物”,有報道稱有中國旅游團在國外一趟旅游下來人均消費7000美金,“我們中國人不是沒錢啊,可是我們拿錢都去拉動美國的市場了!”王曉華嘆息,“不過也能理解,因為有很多高檔消費品在中國是沒有的!”
怎么去改變這種狀態呢?就當前的制造業發展落后水平來說,是最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事情。王曉華很欣慰的看到,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已具備很大的潛力,國產品牌柳工裝載機頂住了外資品牌,并已在國際市場具備名氣和地位。然而總體上我們仍需創新,王曉華認為當前行業內一些所謂的創新都是看別人怎么做然后自己去學,或者買一臺機子拿來檢測一下結構然后去創新,“這還是走在別人后面了!”王曉華言語中再次顯示其性格中“踏實”的一面,“我們要實實在在去打出一塊市場,實實在在去做好一個品牌,有一個能與外資品牌相抗衡的品牌,我們的出口才會慢慢增加!”
兼并重組不是盲目擴大,而是盤活資金
兼并重組是溫家寶總理提到的轉變經濟增長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制造業另一個熱門詞匯。王曉華理解的兼并重組并不是簡單的做大一個企業,而是一種資產的重組,他認為重組一個企業動輒幾千萬元甚至數億元,如果因盲目收購而失敗的話還不如當成廢品賣掉,相反一次成功的重組就相當于有了優質的企業和優勢的資金注入,盤活了資金,結果就不僅僅是量上的增加而是質的飛越,對國家的貢獻也是很大。
王曉華談起柳工歷史的幾次重組。
2000年,柳工在江陰市收購了一個壓路機廠,收購之初的江陰柳工還是一個小廠后來經過整合研發,2009年時江陰柳工還買進了德國的一項技術。在金融危機肆虐的2009年,柳工壓路機在國內外兩個市場共賣出了大約2000臺,銷售量已經闖入了壓路機行業的前三名,這個好成績使得柳工成功進入壓路機行業了!
2008年柳工又整合了安徽蚌埠一家起重機廠,在將近兩年的時間里,蚌埠柳工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2008年的銷售800臺左右到2009年全年銷售大約1900臺,這是柳工成功兼并的又一案例。
“柳工的發展從增長方式來看,也有我們的特點,就是不斷地兼并重組,把不良資產盤活利用起來,使資產達到增值,這才是最根本的。”王曉華如是說。
要買柳工?你能保證柳工品牌的延續嗎?
談起自己的事業——柳工,王曉華當然是自信滿滿。
在國內裝載機行業,柳工是當之無愧的“大哥大”。2009年是所有企業的最困難時期,特別是裝載機行業,1月、2月是最糟糕的,3月投資拉動效應開始初顯,但是輪式裝載機的市場容量卻在下降,與其相反的是,柳工的輪式裝載機市場占有率由18%上升在23%。危機下,什么才是企業屹立的資本?是產品質量,王曉華認為產品質量是一個企業、一個品牌的生命力。“現在國際市場上都知道柳工來自中國,因為我們有技術、有品牌!”王曉華對柳工有著無法掩飾的自信。
而事實上,讓柳工引以為傲的已經不只是輪式裝載機了。因為柳工很早就開始擴大產業鏈,在目前為止柳工的產品是行業內最齊全的企業之一。除了輪式裝載機,還有挖掘機、壓路機、汽車起重機,現在又有了小型工程機械,3月16日,柳工在江蘇鎮江舉行了“小機器大舞臺”的全國巡演活動,活動所展示的正是柳工引以為傲的小型工程機械。而3月5日,柳工在天津的推土機研發制造基地開工,這不僅預示著其在路面機械行業的投入更代表著柳工進軍北方市場的開始。“我們的增長不是只盯住主業,而是通過產品品種的不斷增加來實現企業的發展,我認為這是符合當前‘創新’這一主題詞的!”王曉華如此總結。
談起柳工的未來,王曉華說,股份公司未來的重點是液壓挖掘機和汽車起重機,而集團公司將以叉車和推土機作為戰略發展的一個產品,另外兼并重組也是另一種很好的方式。我們總的目標是,2012年要實現銷售業績的翻番,王曉華解釋,“這絕對不是柳工之前的三年一番的模式,2009年我們成功破百億,2012年我們要達到300個億!”
一直以來,經常會有大型企業表示想與柳工進行一些產品上的合作,其中不乏對眾多國外品牌,“也經常有人提出要買柳工,柳工有38%的股權在當地政府手里,如果真有一天政府覺得合算把柳工賣掉了,那我也沒辦法。”王曉華似乎覺得“柳工被重組”這一命題有些荒謬,他說,“關鍵是你買了柳工以后,你能保持這個品牌的延續嗎?”
我們國家能拿得出手的品牌不是太多,柳工是其中之一,我們要去愛惜她!
王曉華如此期望著!
2025-06-26 14:36
2025-06-26 10:47
2025-06-23 09:11
2025-06-16 11:40
2025-06-16 08:15
2025-06-16 08:11
2025-06-14 20:30
2025-06-13 09:41
2025-06-10 11:04
2025-06-10 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