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機械“十二五”發展規劃發布
2011年7月31日,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和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在山東青島聯合舉行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會議由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王金星副秘書長主持,工信部裝備工業司王建宇處長發表重要講話,蘇子孟秘書長就工程機械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具體情況做了介紹。
工程機械行業是國家確定的裝備制造業中的重點產業,行業的發展與國民經濟現代化發展和基礎設施水平息息相關。工程機械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科學編制關系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大局。2010年6月起,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受工信部裝備工業司的委托,主持編制工程機械行業“十二五”規劃,經過一年多的調研、編制、修改和評審,今天正式向全行業公布。
規劃從行業現狀及“十一五”期間發展概況、行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制約因素、“十二五”期間市場需求預測、“十二五”期間發展戰略與指導思想、“十二五”發展規劃目標、發展重點及主要任務、政策性建議和措施意見等七個方面對行業發展狀況和前景進行了闡述和規劃。高度概括總結了行業“十一五”期間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展望了行業未來五年的發展前景。
規劃明確了“十二五”期間行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深化改革、科學發展觀為發展動力,市場為導向,調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為發展主線,認真領會、貫徹中央各項相關政策、強化宏觀引導,規劃利用好一切社會資源和積極因素,轉變觀念,理順思路,突出重點。
行業發展戰略是:推進我國工程機械產業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初步形成具有國際前沿水平的主機產品、基礎技術、功能部件的研發與制造體系。主要產品達到國際平均先進技術水平,實現我國工程機械產業由粗放型、模仿型、數量型向科技創新、質量、效益型的轉變。
同時,規劃還從行業發展總量目標、科技發展目標、質量效益目標、出口目標和節能、降耗、減排發展目標等五個方面提出了行業“十二五”期間的具體發展目標。規劃指出按照調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發展思路,預測到2015年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銷售規模將達到9000億元水平(人民幣),年平均增長率大約為17%,其中出口260億美元左右。2015年全行業銷售收入和出口額均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裝備工業司王建宇處長和蘇子孟秘書長還就行業發展形勢和當前的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們的提問。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十二五”規劃凝聚了工程機械行業科學發展共識,勾畫了行業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它的編制和發布,對行業未來五年轉型、升級,科學可持續地發展起到了方向性的導引作用,對行業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我國土方機械產品將大力推行“CQC”標志認證
為了提高我國土方機械產品的質量,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和國家工程機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聯合決定,將在全國土方機械行業開展工作。為推動此項工作的廣泛開展,將于8月4日在北京舉辦“CQC”標志認證新聞發布會。
屆時中國質量認證中心領導將為行業講解“CQC”標志認證的概念與意義,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祁俊會長將闡述推行“CQC”標志認證對土方機械企業發展的影響,國家工程機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李建友主任將詳細介紹“CQC”標志認證的程序與細則。
水利、保障房提速 工程機械穩步發展
受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下降、貨幣政策緊縮以及第一季度激進營銷大量透支未來需求等多方因素影響,2011年上半年國內工程機械市場經歷了過山車式的銷量起伏。在一季度超預期的市場銷量大漲后,根據往年經驗本應延續到5月份的銷售旺季,在進入4月份就突然變臉出現下滑趨勢。挖掘機、推土機、起重機等機型銷量大幅回落,壓實機械5月份更是出現了負增長情況。據5月工程機械行業銷售數據顯示,挖掘機共銷售14288臺,同比下降12%,環比下降39%;推土機銷售1194臺,同比下降34%,環比下降26%;起重機銷售3707臺,同比下降10%,環比下降22%。全行業8大機種產品無一幸免的呈現環比下降趨勢,無論同比或環比,下滑速度均非常大。
業內普遍認為工程機械拐點顯現,下半年行業前景堪優。但筆者認為,雖然受貨幣政策緊縮、激進營銷所帶來的需求透支等多種不利因素影響,上半年市場發展走下坡路,但國家在保障房、水利建設工程等方面的利好政策使得雖然下半年工程機械行業增速減緩,但整體而言發展前景仍然值得可期。保障房建設、4萬億水利投資在三季度的集中開工,將會有效拉動工程機械銷售維持較高增速。
中央水利工作會議促進投資加速落實
下半年水利項目將大規模開工
中央水利工作會議7月8日至9日在北京舉行,包括胡錦濤、溫家寶、吳邦國在內的多位國家領導人出席了本次會議。胡錦濤在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加快水利改革發展,是事關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和中華民族長遠發展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迫切需要,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綜合能力的迫切需要。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積極行動起來,更加扎實地做好水利工作,推動水利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溫家寶在會議上講話。
次此會議領導陣容出奇強大,標志著國家對水利建設的高度關注與重視,也標志著新一輪中央投資開啟,2011年將成為中國水利大建設元年。
今年年初至5月底,由于我國南方地區降雨明顯偏少,使得長江中下游地區形成了60年來非常罕見的持續干旱現象,尤其是湖北、湖南及江西出現了嚴重旱情,其中洞庭湖、鄱陽湖及洪湖出現了干涸的局面。進入6月以來,隨著強降水的持續來襲,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大部旱情得到緩解,但一些地區出現了嚴重洪澇災害,局部地區甚至“由旱轉澇”。 干旱和洪澇災害都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極大的財產損失。
為此,中央將力爭今后10年全社會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并發揮政府在水利建設中的主導作用,除了將水利作為公共財政投入的重點領域,并把土地出讓金收益的10%用于水利建設。按此標準,2010年我國水利投資是2000億元,高出一倍則是4000億元,因此未來10年的水利總投入或將達到4萬億元。受緊縮政策影響,上半年資金未到位影響了水利投資,下半年這些問題將迎刃而解,水利投資有望加速落實,水利建設投資項目將大規模開工。界時推土機、挖掘機、起重機、混凝土機械等將會受到莫大的帶動作用。
利好政策出臺 保障房建設增速
由于房地產開發前期準備耗時較長以及資金、土地受制約等問題,使得上半年保障房建設工程進展不力。本月李克強副總理在石家莊市出席部分省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會議中提出:中央將進一步采取措施加大對地方的資金支持力度,各地也要集中財力用于保障房建設,抓緊建立健全保障性安居工程融資機制,吸引各方面資金投入,同時加強資金監管,確保資金安全,保障房用地要優先供應、應保盡保,項目審批要急事急辦,為推動保障房建設創造條件。
財政部、住建部日前聯合發布通知,要求各地切實落實保障性安居工程資金,加快預算執行進度,并明確地方政府要將今年2000億元地方債券資金優先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要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地方政府債券資金安排用于公共租賃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具體資金數額,加大對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投入力度。隨著政策、資金等條件具備,保障房建設11月底開工的目標將實現。
業內人士稱,隨著建設資金進一步落實,今年下半年尤其是三季度的保障房建設將全面加速,迎來井噴式建設。目前截至6月底,全國保障性住房新開工超過500萬套,超過全年目標任務的50%。在建保障性住房預計年內建成400萬套以上。
工程機械航母型國際知名公司現雛形
記者昨日從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了解到,工程機械行業的“十二五”規劃目前已經上報國家主管部門,有望即將出臺。在未來五年中,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年平均增速將達17%,龍頭公司的增速則在25%-30%之間。
9000億元蛋糕待切
記者了解到,已上報的工程機械“十二五”規劃明確,到“十二五”末期,我國工程機械市場需求將達到9000億元人民幣左右,對應的年平均增長率約17%,5年累計復合增長率超87%。
業內人士指出,固定資產投資的平穩增長依然是工程機械行業增長的重要驅動力。水利方面,中央“一號文件”已經明確,今后10年全社會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國家對水利建設的重點政策支持,將直接拉動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起重機等工程機械產品的需求。
公路方面,未來五年鐵路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將達到3萬億左右,年均保持在6000億元左右。而鐵路建設涉及工程機械行業多個機種,像土方機械、起重機械、樁工機械等產品,對工程機械行業有著極大的拉動作用。
此外,還有保障房、高鐵等方面的發展,都將會使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繼續保持一定的投資強度。
東北證券分析師周思立預計,“十二五”固定資產投資將在20%左右,為工程機械行業實現9000億的銷售目標提供保障。
航母型國際知名公司現雛形
記者了解到,工程機械“十二五”規劃將提出鼓勵行業重組并購,以市場競爭機制淘汰落后,控制低水平重復建設項目的用地和工程建設項目的審批。
規劃要求,到“十二五”末,我國工程機械百強企業的銷售規模要達到全行業的85%以上,力爭將競爭力和創新能力強的大型企業培養成為“航母型的國際知名公司”。
目前看來,行業內上市公司最有成為“航母型的國際知名公司”的潛質。首先,上市公司在原有產品已經成為細分行業龍頭的背景下,可以通過進入其他細分市場,延伸產業鏈,從而增加新的業績增長點。例如,基于零部件與關鍵技術的通用性,三一重工[17.15 0.35% 股吧]已將原有混凝土機械領域的領先優勢,擴展到了挖掘機領域。今年以來的銷售數據顯示,三一重工在挖掘機市場的龍頭地位已經奠定。
此外,上市公司已經早早布局了海外市場。目前,三一重工已經在美國、德國、印度、巴西等地建立了四大海外制造基地;柳工[20.11 0.10% 股吧]也在印度建立了首個海外生產基地。
基于對行業前景的看好和對自身優勢的信心,工程機械龍頭公司紛紛提出自己的發展目標。到“十二五”末期,三一重工、中聯重科[11.62 0.61% 股吧]、徐工集團將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以上;柳工、廈工的銷售目標為500億元。
周思立指出,以上龍頭公司未來五年的目標銷售收入所對應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均在25%-30%之間,高于行業的平均增速8個百分點以上。
天相投顧:2011年機械行業中期投資策略:中國高端制造裝備全球
類別:行業研究 機構:天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 研究員:張雷 日期:2011-07-29
投資要點:
高端裝備制造業將承載我國制造業產業升級與轉型。中國制造業正在經歷從進口替代到裝備全球的產業升級過程,目前出口的產品中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占比仍較高。從國家政策扶持、行業內生技術進步、國際產業轉移以及產業發展階段等角度來看,高端裝備制造業有望承載我國制造業產業升級和轉型的重任,并最終實現高端制造裝備全球的遠景目標。
從產業鏈和價值鏈的角度挖掘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投資機會。
報告從產業鏈和價值鏈的角度梳理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投資機會。我們認為可重點考察一下角度:1)應該沿產業鏈梳理產業升級瓶頸突破的受益公司,如核心零部件、關鍵生產設備、材料等;2)關注有望受益國家大力扶持的行業或公司,尤其是在是技術有望受益于“軍轉民”或者國家技術轉讓或支持的行業和公司,如衛星及其應用;3)關注有望通過產業鏈整合或行業整合占據行業價值鏈高端的企業,或者國家推動的行業或產業鏈整合的資產重組機會,如軍工的個股;4)關注產業升級一旦完成,相關帶動的行業和公司,如大飛機產業鏈、航母產業鏈等。
2011年下半年投資建議。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具體的實施者將主要是行業內具有規模、技術、管理、品牌等諸多優勢的行業龍頭企業。綜合考慮具體細分行業2011年下半年的運行情況,行業的發展前景,公司業績以及估值情況,我們篩選出一批兼具安全邊際和長期投資價值的公司。我們重點推薦:
(1)工程機械龍頭企業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工機械、柳工;
(2)重型裝備中的鄭煤機;
(3)船舶海工裝備中的中集集團、中國重工;
(4)鐵路設備重點公司中國南車、中國北車;
(5)機床行業優質公司昆明機床、華中數控;
(6)制冷行業的大冷股份、煙臺冰輪;
(7)基礎件行業的天馬股份、軸研科技;
(8)航天航空的中國衛星、中航重機;
(9)石油鉆采的杰瑞股份。
愛建證券:工程機械行業關注龍頭公司
2011年上半年,工程機械行業總體呈現出先揚后抑的局面。4月份以來,各子行業銷量都出現了較明顯的下滑。但是從1至5月份各子行業總體的銷售情況來看,今年挖掘機累計銷量同比增長36%,推土機銷量累計同比增長21%,裝載機銷量累計同比增長21%。我們認為今年工程機械行業增速放緩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如果就此確認行業拐點的來臨,似乎有點草率。
保障房建設加速,需求有望回升。2011年全國商品房的銷售面積出現了一定的回落,作為房地產行業的先行指標,銷售面積的下滑意味未來新開工面積將面臨較大的下行風險,這將對未來工程機械行業的銷售起到一定的制約。但是目前保障房開工率普遍偏低,國家對保障房建設又下達了死命令,我們預計下半年保障房建設的集體開工將刺激相關工程機械的銷售情況。
大宗商品價格堅挺,出口有望成為新的增長動力。金融危機以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強,從目前的流動性及供需情況來看,大宗商品的價格可能還將在目前的高位繼續運行一段時間,這有利于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未來出口的增長。我們認為今年行業出口增長30%問題不大。
行業競爭愈發激烈,配套件的發展將成為重要競爭力。我們認為隨著行業未來競爭愈發激烈,核心配套件的研發及生產將在未來成為行業內一些龍頭公司的重要核心競爭力之一。未來隨著激烈的行業競爭,行業將可能面臨一輪洗牌,當洗牌結束后,國內的工程機械行業內必然會出現比肩美國卡特彼勒和日本小松的超級航母級工程機械企業。
雖然說未來保障房開工建設將利好工程機械板塊,但是緊縮的信貸政策還是對行業夠成了較大的風險,故我們短期對行業還是持有一個謹慎的態度,7月份的行業銷售數據將尤為關鍵,我們將繼續密切跟蹤。
長期來看,我們看好行業未來成長性,且目前工程機械板塊估值水平較低,建議積極關注行業內的龍頭公司。
東方證券:仍然看好工程機械行業中期走勢
東方證券7月27日發布的工程機械行業月策略報告指出,整體而言,雖然工程機械行業在未來2-3個月內的銷售數據仍會處于低點,且宏觀政策在短期內尚無放寬的跡象,但是保障房和水利投資的正在提速,將會對下半年4季度的行業銷售起到催化作用。報告認為,從中長期發展分析,城市化進程仍處于高速發展之中,中國經濟以投資為主導的結構性問題短期內不會改變,仍然看好工程機械行業的中期走勢。
報告中指出,2011年6月工程機械行業銷售數據公布,除裝載機之外,挖掘機、推土機、壓路機以及起重機等機型的銷售數據延續負增長。報告認為,國家宏觀緊縮政策的持續是行業內需趨勢轉弱的主因。雖然今年以來的出口高增長趨勢得以在6月份延續,但是行業出口總體占比較低;在內需方面,作為傳統淡季,三季度造成行業銷售壓力的主因仍在,報告預計三季度行業的銷售仍不樂觀。
2025-06-23 09:11
2025-06-16 11:40
2025-06-16 08:15
2025-06-16 08:11
2025-06-14 20:30
2025-06-13 09:41
2025-06-10 11:04
2025-06-10 10:49
2025-06-10 10:08
2025-06-10 10:08